当前位置:
首页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
--
儿童心理学
童年中晚期自尊的发展轨迹:同伴关系及学业适应的作用
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核心自我评价、心理韧性、家庭环境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小学高年级生学业压力、应对方式和学习焦虑关系研究
师生互动对流动儿童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小学高年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教师调解策略对中班幼儿同伴冲突解决能力的影响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孤儿心理弹性的研究--以辽宁省光明学校为例
小学生对父母生育二孩态度及其与父母再生育意愿的关系
小学生入学适应及其与父母共同养育的关系
蒙古国和中国蒙古族幼儿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高中生亲子关系与心理发展:自主性的中介作用
小学生社会排斥问卷的编制
园艺疗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交障碍干预效果的个案研究
特殊儿童家庭共同养育及其对母亲亲职压力和儿童发展的影响--与普通儿童家庭的比较
基于资源教室的5-6岁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干预研究
孤儿学校五六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调查--以某省孤儿学校为例
父亲卷入与特殊儿童康复效果研究
从知到行:3-5岁儿童的贡献分配公平原则早期发展及影响因素
母亲内隐态度对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的影响
5-6岁幼儿动商测评量表的初步研制
农村留守儿童希望感和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6-12岁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研究
边远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自我认同感的调查研究--以临沧市镇康县中小学为例
幼儿入园适应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研究
任务呈现方式对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思想泡”技术的促进作用
小学生欺负行为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幼儿对信息提供者的选择性信任研究
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和问题行为的关系
爸爸你在哪里--父职缺失对子女心理健康影响的叙事研究
小学生心理韧性的现状及干预研究
小学高年级儿童亲子亲合、同伴接纳/拒绝与同伴侵害的关系
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安全感的关系研究
3-6年级儿童自我意识和自尊的相关研究--以玉树州儿童为例
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攻击、友谊质量和人格的关系--以玉树地区两所中学为例
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比较--基于心理弹性、感恩和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不同情境下抑制控制对幼儿亲社会延迟选择的影响
父母严厉管教与儿童气质、行为问题的研究
大班幼儿“浮沉”概念掌握现状及教学对其概念转变的作用
他人面孔吸引力对儿童信任的影响:同伴接纳的中介作用
儿童虐待、心理复原力、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儿童虐待、心理复原力、应对方式及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
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与其看护人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5-9岁儿童在最后通牒任务中博弈策略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线索—目标物的关联在儿童空间再定向中的作用
农村留守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研究--以安徽省H县A园大班为例
4-6岁幼儿情绪表达及其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
4-6岁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和错误信念理解的关系研究
4-6岁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儿童互联网使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父母监控的作用
印度尼西亚4-6岁儿童幸福感的研究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