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社会排斥问卷的编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部分 研究综述 | 第8-16页 |
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2 概念界定 | 第8-9页 |
3 儿童社会排斥的表现形式与分类 | 第9-10页 |
3.1 表现方式 | 第9-10页 |
3.2 分类 | 第10页 |
4 社会排斥的影响以及儿童的认知 | 第10-12页 |
4.1 社会排斥对儿童的影响 | 第10-11页 |
4.2 儿童对社会排斥的认知与反应 | 第11-12页 |
5 小学校园背景下的社会排斥 | 第12-13页 |
6 研究方法与测量工具 | 第13-15页 |
6.1 实验法 | 第13-14页 |
6.2 问卷法 | 第14页 |
6.3 其他方法 | 第14-15页 |
7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7.1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7.2 现实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部分 小学生社会排斥访谈 | 第16-19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2 研究假设 | 第16页 |
3 访谈对象 | 第16页 |
4 访谈过程 | 第16-17页 |
4.1 访谈提纲 | 第16页 |
4.2 访谈过程 | 第16页 |
4.3 编码过程 | 第16-17页 |
5 访谈信度 | 第17页 |
6 访谈结果分析 | 第17-18页 |
7 题目编写 | 第18-19页 |
第三部分 小学生社会排斥问卷编制 | 第19-26页 |
1 项目来源与筛选 | 第19页 |
1.1 项目选择与评价 | 第19页 |
1.2 预测问卷形成 | 第19页 |
2 问卷预测与项目分析 | 第19-23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9-20页 |
2.2 研究工具 | 第20页 |
2.3 统计处理 | 第20页 |
2.4 项目分析 | 第20-21页 |
2.5 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 | 第21-23页 |
3 量表信效度分析 | 第23-26页 |
3.1 被试 | 第23页 |
3.2 信度 | 第23页 |
3.3 效度 | 第23-26页 |
第四部分 人口学分析 | 第26-33页 |
1 性别差异 | 第26页 |
2 是否独生子女差异 | 第26页 |
3 生源地差异与学校类型差异 | 第26-28页 |
4 年级差异显著 | 第28-29页 |
5 学习成绩差异 | 第29-30页 |
6 班干差异 | 第30-31页 |
7 家庭类型差异 | 第31页 |
8 父母婚姻状况差异 | 第31-33页 |
第五部分 讨论 | 第33-37页 |
1 关于小学生社会排斥问卷的编制 | 第33页 |
2 关于小学生社会排斥问卷的人口学分析 | 第33-37页 |
2.1 性别差异 | 第33-34页 |
2.2 生源地差异与学校类型差异 | 第34页 |
2.3 年级差异 | 第34-35页 |
2.4 学习成绩差异 | 第35页 |
2.5 班干差异 | 第35页 |
2.6 家庭类型差异与父母婚姻状况差异 | 第35-37页 |
第六部分 结论与创新 | 第37-40页 |
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37页 |
2 研究创新 | 第37-38页 |
2.1 本土化的测量工具 | 第37页 |
2.2 为国内儿童社会排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 第37-38页 |
3 对教育的启示 | 第38-40页 |
3.1 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 第38页 |
3.2 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 | 第42-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