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写作学与修辞学
冷笑话的语言学分析
从操控理论分析儿童文学翻译策略--简评《柳林风声》四个中文译本
基于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国内口译资格证书考试对比研究
从“以画言事”到“以言行事”--政治漫画翻译补偿研究
图里规范理论视角下The Da Vinci Code两中译本研究
保罗·德曼修辞批评的洞见与盲视
中西方翻译标准对译者主体性的影响--以四首唐诗的不同英译本为例
口译输出实证研究对口译教学的启示
基于语料库的HIGH/LOW和高、低所反映的意象图式的研究
通感现象下英汉视觉隐喻对比研究
翻译的文化参与--认知语境的互文顺应视角
修辞伦理研究
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道格拉斯·罗宾逊的翻译理论研究
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
本雅明寓言式翻译思想
翻译还原:海德格尔现象学下的翻译理论
认知矩阵域观下的语篇连贯
爱人可以食用吗:性暗示食物隐喻的认知研究
文化学派视域下的外国文学作品翻译选材研究(1949-1976)
张今翻译思想研究
从修辞结构理论视角比较中英政治演说中修辞关系的异同
同声传译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远/近”的空间隐喻--基于语料的英汉对比研究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友情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论口译中的认知补充
英汉“火”的隐喻和转喻--认知与文化视角
国际商务谈判口译话语分析--基于皮亚杰认知图式理论的个案研究
侗英人体隐喻的对比分析
林纾翻译研究的释义学新解
哲学视角下的复译研究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广告修辞机制研究
新闻翻译中的主体间性
从目的论看外宣资料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发挥
从语篇体裁的社会目的看戏剧翻译策略的选择--以《阴道独白》的两个中译本为例
评价系统下政治语篇的意识形态阐释--奥巴马就职演说个案分析
批判话语分析视角下的体育新闻及物性分析--解读《中国日报》、《纽约时报》中2008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报道
操控视角下鲁迅、梁实秋翻译思想对比研究
英汉学术论文引言的评价资源对比研究
语码转换的心理及社会动机研究--以中国电影台词为语料
目的论关照下戏剧翻译的表演性原则--以英若诚《茶馆》英译本为例
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翻译主体间性研究--以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英译为例
唐诗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以许渊冲和艾黎唐诗英译为例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中国古诗词口译质量评估--以温家宝记者招待会口译为例
政治语篇中的权力与意识形态探究--以中美政治领导人关于气候变化的演讲词为例
文学翻译中的意识形态操控和翻译改写--以辜鸿铭的《中庸》翻译为例
模因论视角下《家有儿女》中父母和青少年的冲突话语分析
演说文本的及物过程分布特征分析--基于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实证研究
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新闻标题研究
论钱钟书的“诱”“讹”“化”翻译观
诗性智慧视野下翻译文学中译者主体性研究
上一页
[110]
[111]
[112]
[113]
[1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