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语言学论文--写作学与修辞学论文--翻译学论文

本雅明寓言式翻译思想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7页
   ·选题原因与意义第17-19页
   ·文献综述第19-27页
     ·西方研究现状第19-2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2-27页
   ·研究重点和难点、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第27-28页
   ·基本研究思路与内容第28-37页
第二章 本雅明翻译思想综述第37-49页
   ·本雅明人物简介及其主要著作第37-40页
   ·本雅明的翻译历程与翻译作品第40-42页
   ·本雅明主旨翻译思想第42-49页
     ·翻译的本质第42-43页
     ·可译性第43-44页
     ·原作与译作第44-45页
     ·译者的地位第45-47页
     ·读者的地位第47-49页
第三章 寓言式翻译思想的哲学渊源第49-110页
   ·早期形而上学思想第50-57页
     ·康德认识论的批判第50-53页
     ·“星座”第53-54页
     ·“起源”和“单子”第54-57页
   ·寓言救赎思想第57-69页
     ·历史主义的批判第58-62页
     ·寓言式辩证法第62-69页
   ·德国浪漫主义语言观第69-89页
     ·概述第70-71页
     ·赫尔德的语言观第71-75页
     ·洪堡的语言观第75-80页
     ·本雅明的浪漫主义语言观第80-89页
   ·喀巴拉犹太神秘主义第89-110页
     ·概述第90-100页
     ·本雅明的犹太喀巴拉神秘主义语言观第100-110页
第四章 寓言式翻译思想的文论渊源第110-136页
   ·内在批评观第110-118页
     ·批评与评论的区别第110-112页
     ·消解主客体关系第112-115页
     ·回归作品本身第115-118页
   ·作者传记式艺术批评观的批判第118-121页
     ·艺术作品的本质第118-120页
     ·作者与作品的关系第120-121页
   ·读者反应批评观的拒绝第121-128页
     ·艺术本质第122-124页
     ·读者的地位第124-128页
   ·寓言理论第128-136页
     ·寓言与象征第129-130页
     ·寓言与现代性第130-136页
第五章 本雅明翻译思想的寓言特质第136-155页
   ·语言的本质第136-142页
     ·语言的寓言性第137-141页
     ·纯语言:寓言式救赎第141-142页
   ·翻译的本质第142-145页
     ·翻译的寓言性第142-144页
     ·寓言式的翻译方法第144-145页
   ·可译性本质第145-149页
     ·可译性与可寓言化性第146-147页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第147-149页
   ·译者的任务第149-155页
     ·翻译的功能第150-152页
     ·译者的角色定位第152-155页
第六章 本雅明寓言式翻译观与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观的辨与析第155-186页
   ·语言观第155-162页
     ·语言的寓言性与意义不在场第156-160页
     ·纯语言与差异性第160-162页
   ·翻译方法第162-170页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第163-167页
     ·逐字逐句直译与“确当的”翻译第167-170页
   ·原作与译作的关系第170-176页
     ·种子与她者的自传第171-174页
     ·相切与舔(lecher)第174-176页
   ·译者的地位第176-186页
     ·译者与签署者第177-180页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与无法偿清的债务第180-186页
第七章 结语第186-200页
   ·本雅明寓言式翻译思想对译学研究的借鉴意义第187-197页
     ·可译性第187-190页
     ·翻译本质第190-193页
     ·译者主体性第193-197页
   ·本雅明寓言式翻译思想的缺陷与不足第197-200页
致谢第200-202页
参考文献第202-209页
附录:本雅明年表第209-211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211页

论文共2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话音节发音的时间结构
下一篇: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