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禾谷类作物病虫害
--
稻病虫害
--
病害
稻瘟病菌LxAR蛋白MoLLE1、MoLLE2、MoLLE3功能初探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Ⅲ型效应因子功能的研究
水稻抗稻曲病QTL定位及抗/感品种响应稻曲病菌侵染的表达谱分析
稻瘟病菌中MoVPS17基因的功能分析
稻瘟病菌中己糖载体蛋白基因MoRco3与MoSnf3的功能分析
纹枯病菌对寄主侵染的选择性机制初步研究
水稻纹枯病菌效应因子筛选与初步验证
水稻草状矮化病毒抑制水稻DNA甲基化引起分蘖增多症状
基于Y2H的稻瘟病抗性基因Pik与其相应无毒基因AvrPik的互作研究
福建省稻瘟病菌田间菌株FJ81278ZB15特异分泌蛋白基因的鉴定与功能初探
稻瘟病菌3个LXAR效应因子功能研究
蜂毒肽melittin对水稻白叶枯病菌作用机制及抗菌肽溶血性研究
稻瘟病菌两个假定柠檬酸合酶基因的功能分析
稻曲球中稻绿核菌素及其制备、检测分析与生物活性
水稻黄单胞菌白叶枯致病变种三对重要双组份信号传导系统调控机制研究
一、稻瘟菌效应子AvrPi9在水稻中互作蛋白的筛选与功能研究 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T701与Rpp30互作调控水稻免疫反应
恶苗病的田间抗药性及水稻三种真菌病害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RS-2 Ⅳ型分泌系统致病机制的研究
宁夏水稻种质资源稻瘟病优势抗性基因的鉴定及分析
基于稻瘟病菌内体分拣转运复合体的潜在药物靶标筛选
水稻白叶枯病原菌TAL效应因子激活宿主基因转录的分子机理研究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RS-2六型分泌系统致病机制的研究
低温对稻曲菌核形成的影响及稻曲病菌转化体系的探索
稻曲病菌的侵染机制研究
稻曲病菌侵染特性及产孢相关基因UvPRO1的功能分析
稻瘟菌核糖体蛋白L21(Rpl21)的生物功能分析
水稻条纹病毒编码的NSvc4蛋白致病机理研究
稻瘟菌CYP51活性空腔中非保守氨基酸与其抑制剂的相互作用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P9蛋白与抗病毒小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
抑制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砜类候选药物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基于水稻黄单胞菌拓扑异构酶IV ParE亚基的杀菌剂合成
水稻纹枯病对产量和抗倒性的影响研究与抗病分子改良
YSBR1/Lemont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构建及主效抗纹枯病QTL的精细定位
卷曲螺旋Hpa1Xoo-N21多肽在烟草中的受体分析
水稻白叶枯病菌FtsZ的体外表达及炭样小单孢菌JXNU-1抗生素对其作用研究
东北地区粳稻白叶枯病菌生理分化及水稻品种对9号小种抗性研究
水稻菌核秆腐病的防治技术研究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外壳蛋白与灰飞虱介体因子间的分子互作研究
稻瘟病菌MoPEX1在形态分化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及MoSom1 PKA磷酸化位点的鉴定与功能分析
稻曲病菌初侵染源和花丝侵染机制研究
鞭毛素及其糖基化修饰在水稻-白叶枯病菌互作中的作用机制分析
利用Pi9基因与MAS技术培育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系及杂交种
湖南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水稻品种抗瘟基因型推定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水稻稻瘟病分级检测技术
稻瘟病生防菌的分离鉴定与防控效果评价
稻瘟病菌Tctex1及其与动力蛋白中间链复合物结构解析和相互作用分析
水稻抗瘟QTL定位及Pi-ta和Pi-b基因与产量相关性研究
水稻白叶枯病菌PX099~A中趋化受体基因的突变研究
水稻基因表达对环境因素、激素及稻瘟病菌处理的应答
小檗碱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机制分析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