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8页 |
1 稻瘟病防治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1 农业防治及应用概况 | 第12-13页 |
1.2 抗性品种的选育及应用 | 第13页 |
1.3 化学防治及应用概况 | 第13-14页 |
1.4 生物防治及应用概况 | 第14-15页 |
1.4.1 细菌 | 第14-15页 |
1.4.2 真菌 | 第15页 |
1.4.3 放线菌 | 第15页 |
2 生防菌株的作用机理 | 第15-16页 |
2.1 产生有效物质 | 第15-16页 |
2.2 竞争作用 | 第16页 |
2.3 诱导抗性 | 第16页 |
3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稻瘟病菌拮抗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 第18-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1.1 材料 | 第18-19页 |
1.1.1 样品材料 | 第18页 |
1.1.2 培养基 | 第18-19页 |
1.1.3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1.2 方法 | 第19-23页 |
1.2.1 拮抗菌的分离、筛选 | 第19页 |
1.2.2 拮抗菌的鉴定 | 第19-2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27页 |
2.1 拮抗菌的分离与筛选 | 第23-24页 |
2.2 菌株YN145、JN369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 | 第24-25页 |
2.2.1 菌体形态 | 第24页 |
2.2.2 生理特征 | 第24-25页 |
2.3 菌株YN145、JN369的16SrDNA及系统发育树分析 | 第25-27页 |
2.3.1 菌株YN145和JN369的DNA提取及16SrDNA的PCR扩增 | 第25-26页 |
2.3.2 系统发育树构建及分析 | 第26-27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拮抗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29-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1.1 材料 | 第29页 |
1.1.1 供试培养基 | 第29页 |
1.1.2 主要试剂 | 第29页 |
1.1.3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1.2 方法 | 第29-30页 |
1.2.1 影响拮抗菌生长的营养因素 | 第29-30页 |
1.2.2 影响拮抗菌生长的环境因素 | 第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2.1 菌株YN145、JN369的生长曲线 | 第30-31页 |
2.2 菌株YN145、JN369对碳、氮源的利用 | 第31-32页 |
2.3 盐度对菌株YN145、JN369生长的影响 | 第32-33页 |
2.4 pH对菌株YN145、JN369生长的影响 | 第33-34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抑菌谱测定及继代培养测定 | 第35-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1.1 材料 | 第35页 |
1.1.1 供试菌株 | 第35页 |
1.2 方法 | 第35-36页 |
1.2.1 抑菌谱测定 | 第35-36页 |
1.2.2 继代培养 | 第36页 |
1.2.3 数据处理 | 第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2.1 菌株YN145、JN369的抑菌谱测定结果 | 第36-37页 |
2.2 菌株YN145、JN369继代培养不同代次对稻瘟病菌抑制效果 | 第37-38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8-40页 |
第五章 拮抗菌发酵活性及其稳定性 | 第40-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1.1 材料 | 第40页 |
1.1.1 供试菌株 | 第40页 |
1.1.2 培养基 | 第40页 |
1.1.3 仪器 | 第40页 |
1.2 方法 | 第40-42页 |
1.2.1 菌种活化 | 第40页 |
1.2.2 发酵液的获得 | 第40-41页 |
1.2.3 发酵液的最佳时间 | 第41页 |
1.2.4 发酵液的最低有效倍数 | 第41页 |
1.2.5 发酵液活性稳定研究 | 第41-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2.1 菌株YN145、JN369发酵液的最佳时间 | 第42页 |
2.2 菌株YN145、JN369发酵液的最低有限倍数 | 第42-43页 |
2.3 菌株YN145、JN369发酵液热稳定性 | 第43-44页 |
2.4 发酵液耐酸碱性 | 第44-45页 |
2.5 发酵液的贮藏稳定性 | 第45-46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6-48页 |
第六章 生防菌菌株YN145和JN369对水稻叶瘟防治效果 | 第48-5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0页 |
1.1 材料 | 第48页 |
1.1.1 供试菌株 | 第48页 |
1.1.2 培养基 | 第48页 |
1.1.3 水稻品种及药品 | 第48页 |
1.1.4 仪器 | 第48页 |
1.1.5 试验地点 | 第48页 |
1.1.6 数据处理 | 第48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48-50页 |
1.2.1 制备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 | 第48-49页 |
1.2.2 稻瘟病菌活体接种 | 第49页 |
1.2.3 菌株活菌液的制备 | 第49页 |
1.2.4 稻瘟病菌发病后接种菌株的菌体或发酵液进行治疗试验 | 第49页 |
1.2.5 稻瘟病菌发病前接种菌株的菌体或发酵液进行预防试验 | 第49页 |
1.2.6 取样及调查 | 第49-5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4页 |
2.1 稻瘟菌接种前分别喷施YN145和JN369菌体及发酵液的防治苗叶瘟效果 | 第50-51页 |
2.2 稻瘟菌接种后分别喷施YN145和JN369菌体及发酵液的防治苗叶瘟效果 | 第51-54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54-5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5-57页 |
1 稻瘟病菌拮抗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 第55页 |
2 拮抗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55页 |
3 拮抗菌的抑菌谱测定及继代培养活性测定 | 第55页 |
4 拮抗菌的发酵液活性及稳定性 | 第55-56页 |
5 拮抗菌的温室盆栽试验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附录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