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6页 |
1.1 稻瘟病菌的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1.1.1 稻瘟病菌的基本特征 | 第9页 |
1.1.2 稻瘟病菌的侵染循环 | 第9-10页 |
1.2 Retromer复合物 | 第10-14页 |
1.2.1 Retromer复合物的组成 | 第10-11页 |
1.2.2 Retromer复合物的结构特点 | 第11-12页 |
1.2.3 Retromer复合物的功能 | 第12-13页 |
1.2.4 Vps17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6-31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6-17页 |
2.1.1 供试菌株及植物 | 第16页 |
2.1.2 培养基 | 第16页 |
2.1.3 生化试剂 | 第16-17页 |
2.1.4 抗生素 | 第1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7-31页 |
2.2.1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7页 |
2.2.2 制备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 | 第17-18页 |
2.2.3 DNA纯化回收 | 第18页 |
2.2.4 酶切与连接 | 第18-19页 |
2.2.5 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第19页 |
2.2.6 质粒的提取 | 第19-20页 |
2.2.7 引物设计与PCR扩增 | 第20页 |
2.2.8 稻瘟病菌目的基因敲除片段的获得 | 第20-22页 |
2.2.9 稻瘟病菌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22页 |
2.2.10 稻瘟病菌原生质体转化 | 第22页 |
2.2.11 转化子的验证 | 第22-23页 |
2.2.12 MoVps17蛋白的互补 | 第23-24页 |
2.2.13 CTAB法精提稻瘟病菌基因组DNA | 第24-25页 |
2.2.14 Southen Blotting | 第25-27页 |
2.2.15 酵母双杂 | 第27-28页 |
2.2.16 ΔMovps17突变体在不同培养基中生长的测定 | 第28页 |
2.2.17 ΔMovps17突变体分生孢子产量测定 | 第28页 |
2.2.18 ΔMovps17突变体分生孢子萌发以及附着胞形成率观察 | 第28-29页 |
2.2.19 ΔMovps17突变体细胞形态的观察 | 第29页 |
2.2.20 ΔMovps17突变体致病性分析 | 第29-30页 |
2.2.21 ΔMovps17液泡形态的观察 | 第30页 |
2.2.22 MoVps17蛋白的定位 | 第30-31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1-44页 |
3.1 MoVps17蛋白序列的获得及其生物信息分析 | 第31-33页 |
3.1.1 MoVps17蛋白结构域分析 | 第31-33页 |
3.1.2 MoVps17蛋白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33页 |
3.2 稻瘟病菌中ΔMovps17突变体的验证 | 第33-35页 |
3.3 稻瘟病菌中ΔMovps17突变体的表型分析 | 第35-42页 |
3.3.1 MoVPS17的突变影响稻瘟病菌的菌落生长和菌丝形态 | 第35-36页 |
3.3.2 MoVPS17突变影响稻瘟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和发育 | 第36-38页 |
3.3.3 MoVPS17突变导致稻瘟病菌的致病性下降 | 第38-41页 |
3.3.4 稻瘟病菌ΔMovps17突变体液泡形态的观察 | 第41页 |
3.3.5 稻瘟病菌MoVps17蛋白的定位 | 第41-42页 |
3.4 稻瘟病菌中MoVps17可能与MoVps5互作 | 第42-44页 |
第4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4-46页 |
4.1 MoVps17蛋白的保守性分析 | 第44页 |
4.2 ΔMovps17突变体对稻瘟病菌基本表型的分析 | 第44页 |
4.3 MoVps17蛋白在稻瘟病菌亚细胞中的定位 | 第44页 |
4.4 稻瘟病菌MoVps17蛋白与其他亚基的互作 | 第44-45页 |
4.5 稻瘟病菌MoVps17与其他亚基功能的比较分析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附录 | 第52-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