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基于稻瘟病菌内体分拣转运复合体的潜在药物靶标筛选

致谢第6-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32页
    1 稻瘟病研究现状第16-20页
        1.1 稻瘟病的危害第16页
        1.2 病原菌及病害侵染循环第16-18页
        1.3 防治方法第18-20页
            1.3.1 化学防治第18页
            1.3.2 生物防治第18页
            1.3.3 抗性品种的培育第18-20页
            1.3.4 栽培措施的调控第20页
    2 细胞自噬第20-21页
    3 蛋白质降解途径第21-22页
        3.1 泛素化修饰作用第21页
        3.2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第21-22页
        3.3 溶酶体降解途径第22页
    4 内体分拣转运复合体概述第22-29页
        4.1 ESCRT复合体的组成第23-28页
            4.1.1 ESCRT-0亚复合体第23-25页
            4.1.2 ESCRT-Ⅰ亚复合体第25页
            4.1.3 ESCRT-Ⅱ亚复合体第25-26页
            4.1.4 ESCRT-Ⅲ亚复合体第26-28页
        4.2 ESCRT的功能第28-29页
            4.2.1 ESCRT参与自体吞噬第28-29页
            4.2.2 ESCRT参与细胞自噬第29页
    5 潜在药物靶标的筛选第29-30页
    6 本实验的研究意义第30-32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32-50页
    1 实验材料第32-36页
        1.1 实验菌株第32页
        1.2 实验植物第32页
        1.3 实验培养基第32-36页
            1.3.1 LB培养基(1L)第32页
            1.3.2 CM培养基(1L)第32-34页
            1.3.3 AIM培养基(1L)第34页
            1.3.4 DCM培养基(1L)第34-35页
            1.3.5 MM培养基(1L)第35页
            1.3.6 OMA培养基(IL)第35页
            1.3.7 YPD培养基(1L)第35页
            1.3.8 SD-Leu-Trp培养基(1L)第35页
            1.3.9 SD-Ade-His-Leu-Trp培养基(1L)第35-36页
    2 实验方法第36-50页
        2.1 PCR反应体系第36-37页
            2.1.1 常规PCR反应体系(20μl)第36页
            2.1.2 目的片段扩增PCR反应体系(50Vl)第36页
            2.1.3 敲除突变体验证PCR体系(20μl,短片段)第36-37页
            2.1.4 敲除突变体验证PCR体系(20μl,长片段)第37页
            2.1.5 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体系(20μl)第37页
        2.2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37-38页
        2.3 PCR产物回收第38页
        2.4 大肠杆菌质粒提取第38-39页
        2.5 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第39-40页
            2.5.1 粗提法(大量提取)第39-40页
            2.5.2 CTAB法(小量提取)第40页
        2.6 基因组RNA的提取方法第40-41页
        2.7 目的基因的敲除过程第41-45页
            2.7.1 敲除载体的构建第41-44页
            2.7.2 农杆菌介导DNA转化过程第44-45页
        2.8 目的基因的回补过程第45-46页
            2.8.1 回补载体的构建第45页
            2.8.2 农杆菌介导DNA转化过程第45-46页
        2.9 酵母双杂交过程第46-47页
        2.10 稻瘟病菌突变体表型分析第47-50页
            2.10.1 稻瘟病菌生长速率及产孢量检测第47页
            2.10.2 稻瘟病菌在MM和OM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检测第47页
            2.10.3 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梗形态观察第47-48页
            2.10.4 稻瘟病菌对SDS、CFW、CR和RB的敏感性检测第48页
            2.10.5 稻瘟病菌侵染植物细胞观察第48页
            2.10.6 稻瘟病菌有性生殖分析第48-49页
            2.10.7 稻瘟病菌致病性分析第49页
            2.10.8 qPCR分析第49-50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50-75页
    1 稻瘟病菌32个敲除突变体的获得及表型分析第50-55页
        1.1 稻瘟病菌32个敲除突变体的获得第50-52页
            1.1.1 敲除载体的构建第50-51页
            1.1.2 敲除突变体的筛选与验证第51-52页
        1.2 稻瘟病菌32个敲除突变体的表型分析第52-55页
            1.2.1 敲除突变体的菌落形态第52-53页
            1.2.2 敲除突变体的致病性第53-55页
    2 稻瘟病菌ESCRT复合体15个基因的功能分析第55-63页
        2.1 ESCRT复合体基因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第55-60页
            2.1.1 ESCRT-0基因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第56页
            2.1.2 ESCRT-Ⅰ基因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第56-57页
            2.1.3 ESCRT-Ⅱ基因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第57-58页
            2.1.4 ESCRT-Ⅲ基因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第58-59页
            2.1.5 ESCRT辅助成分基因基因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第59-60页
        2.2 ESCRT复合体的基因定位第60-61页
        2.3 MoVps20和MoVps32的互作第61-63页
    3 稻瘟病菌ESCRT基因的敲除及△MoVps27、△MoCHMP7和△MoVta1三个突变体的表型分析第63-75页
        3.1 稻瘟病菌内体分拣转运复合体基因的敲除第63-65页
            3.1.1 敲除载体的构建第63页
            3.1.2 敲除突变体的筛选与验证第63-64页
            3.1.3 突变体△MoVps27、△MoCHMP7和△MoVta1的回补第64-65页
        3.2 稻瘟病菌ESCRT基因缺失突变体△MoVps27、△MoCHMP7和AMoVta1的表型分析第65-75页
            3.2.1 △MoVps27、△MoCHMP7和△MoVta1的菌落形态分析第65-66页
            3.2.2 △MoVps27、△MoCHMP7和△MoVta1的分生孢子梗形态观察第66-67页
            3.2.3 △MoVps27和△MoCHMP7的生长和产孢分析第67-69页
            3.2.4 △MoVps27和△MoCHMP7对SDS、CFW、CR、RB的敏感性分析第69-71页
            3.2.5 △MoVps27、△MoCHMP7和△MoVta1的致病性分析第71-72页
            3.2.6 △MoVps27和△MoVta1的交配实验第72-73页
            3.2.7 MoVps27基因的过表达分析第73-75页
第四章 分析与展望第75-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西政府卫生筹资分级责任及资金流向研究
下一篇:长时间尺度极值风速演化对风机安全性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