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功利与虚构--论文学作品中的谎言运作
言语行为理论视域下的文学语言观
崔贞熙和张爱玲小说人物的悲剧形象比较研究
《狼图腾》英译本省译策略之研究
心学背景下的晚明书论研究
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文学接受研究
程颢思想与生态美学建构的中国资源
从《黑奴吁天录》看林纾的翻译策略
寻求跨文化的秘响旁通--叶维廉“文化模子”理论研究
小说Man,Woman and Child翻译实践报告
“心理本体”与李泽厚中后期思想的发展
形象的政治学--以1950年代文学形象理论为研究对象
中国古代文艺“素”范畴研究
童话和短篇小说的功能文体学研究--基于语言复杂性和概念元功能的对比分析
自媒体时代的狂欢化书写
“内部研究”视野下的高中语文文本解读
论《离骚》的翻译及其文化比较
《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中国--一种基于文学翻译的接受研究
韦恩·布斯:修辞视角下的文学理论研究
李长之文艺美学思想研究
印第安小说The Round House翻译实践报告
波伏娃《第二性》对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研究
卢卡奇小说理论研究
胡风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大江健三郎文学认识系列评论专题翻译报告
地方性知识视域下的湖湘方言写作研究
直觉主义和尼采的文艺观研究
文艺美学视域下的“屌丝”现象研究
“非构思写作学”与“时空美学”视角下的文学阅读机制研究
茅盾性描写理论研究
关联理论视域下《骆驼祥子》俄译本中俗语的翻译研究
布莱恩·理查森非自然叙述理论研究
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的汉译本的比较研究--以林少华译本和赖明珠译本为中心
喜剧艺术创作原则与手法研究--以国内网络笑话为例
哈罗德·布鲁姆与文化研究学派的文学经典观之比较
哈斯宝创作技巧论探析
从明晰化角度谈文学翻译中隐含义的传达
从博弈论视角看葛浩文英译《呼兰河传》
唐前“意”范畴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台北人》英译过程中的翻译心理探究
罗兰·巴特的写作观研究
王梦鸥文艺美学思想研究
赞助势力下《新青年》与《东方杂志》(1915-1923)翻译文学原文本的选择比较研究
从顺应理论角度分析《天堂蒜薹之歌》英译本中的改写现象
翻译规范关照下蔡廷干《唐诗英韵》研究
论朱光潜悲剧心理学理论的特征及贡献
论T.S·艾略特文学批评理论中的传统观
当代文学语言论观念嬗变研究--以文学理论教材为中心
《乐记》之“象”论
以理为美:朱熹美学思想研究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