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恩·布斯:修辞视角下的文学理论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序言 | 第10-22页 |
一、布斯的学术著作 | 第10-11页 |
二、布斯的学术身份 | 第11-14页 |
三、布斯理论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四、本文研究内容概述 | 第20-22页 |
第一章 布斯理论的学术背景及根源 | 第22-45页 |
第一节 摩门教家庭背景 | 第22-24页 |
第二节 芝加哥学派 | 第24-32页 |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修辞思想及其传统对布斯的影响 | 第32-36页 |
第四节 肯尼斯·伯克的认同修辞观 | 第36-42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42-45页 |
第二章 布斯小说修辞理论 | 第45-62页 |
第一节 小说修辞理论溯源 | 第45-47页 |
第二节 作者与读者的修辞关系:交流与理解 | 第47-49页 |
第三节 “隐含作者”——作者的“第二自我” | 第49-55页 |
第四节 修辞技巧与交流:不可靠叙述与反讽 | 第55-61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三章 布斯的小说伦理学 | 第62-79页 |
第一节 文学伦理批评的困境与转机 | 第62-66页 |
第二节 重新定位伦理批评 | 第66-72页 |
第三节 共导的救赎 | 第72-75页 |
第四节 “以书为友”——关于伦理批评的隐喻 | 第75-78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四章 布斯的多元主义 | 第79-96页 |
第一节 多元主义与相对主义之辨 | 第79-84页 |
第二节 布斯方法论的多元主义 | 第84-92页 |
第三节 求同修辞学与通识教育 | 第92-95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结语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2-103页 |
附录 | 第103-116页 |
后记 | 第116-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