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华北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调控综合效应研究
玉米热激转录因子ZmHsfA4α的抗旱功能研究
水稻应答高温胁迫的miRNA发掘及其功能研究
土壤肥力对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和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的影响
盐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叶部蛋白组的影响
玉米及大刍草蛋白组对光周期的响应
不同水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水分耗散特征的影响
不同苦荞品种耐旱性差异鉴定及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微喷水肥一体化对土壤酶活性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不同施氮水平下接种AM真菌对藜麦生理生长的影响
玉米及大刍草对UV-B辐射的不同响应
基于SSR分子标记技术的谷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小麦HMW-GS分子检测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玉米自交系表型性状调查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水稻生殖细胞的N-甲基-N-亚硝基脲诱变方法的确立
谷子穗顶端败育突变体sipaa1的基因定位和转录组分析
玉米低磷诱导型强启动子P1502-ZmPHR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粳稻灌浆过程中品质形成及采后干燥特性的研究
不同基因型小麦的农艺性状与生理特性分析
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效益分析
丛枝菌根真菌诱导ZmPHT1;9促进玉米对磷吸收的分子机制研究
水稻干旱响应中表观调控以及OsbZIP23介导的转录调控的研究
转录因子ABP7在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及其分子机理分析
RID1基因调控水稻成花转换的机理研究
基于秸秆还田的东北寒区隔双垄玉米休耕轮作对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调控水稻叶表皮发育的LPL2和DSP1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玉米胚乳特异表达的Dof类转录因子ZmESDP的功能研究
水稻亚种间新合成四倍体的转录组及基因组变异研究
基于多角度高光谱遥感的小麦生长指标监测研究
冬小麦小花发育成粒特征及其6-BA调控机理研究
基于DSSAT模型的冬小麦节水高产技术机理和优化管理策略研究
花后渍水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及若干品质性状的研究
江淮丘陵区水稻节水潜力研究
水稻APSK活性调控机理分析
水稻液泡磷外排转运体的定位机理研究
水稻深绿穂调控因子DGP1的互作蛋白研究
水稻DGP1基因介导的叶绿体发育与叶绿素合成的分子机理研究
水稻耐穗发芽种质资源鉴定及耐穗发芽性状的QTL定位
水稻细胞分裂素氧化酶的表达特征和生物学功能初步研究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掘水稻叶毛发育相关遗传位点
三个超级稻品种作再生稻氮肥增产效应研究
轮耕模式和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农田土壤长期改良效应研究
水稻籼粳分化相关性状叶毛基因的初步定位
水稻选择导入系群体耐旱性的改良与QTL定位研究
水稻主要品质性状QTL定位分析
水稻茎秆抗折力QTL定位分析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麦玉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影响
水稻无侧根基因精细定位及其候选基因分析
水稻无侧根突变体RM109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