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2-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5页 |
1.1 谷子正发展成为禾本科作物新的模式植物 | 第15-16页 |
1.2 谷子突变体库构建及应用 | 第16-17页 |
1.2.1 谷子突变体库及其意义 | 第16页 |
1.2.2 EMS法构建谷子突变体库 | 第16-17页 |
1.3 禾本科作物穗顶端败育及相关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3.1 禾本科作物穗顶端败育的成因 | 第18页 |
1.3.2 禾本科作物穗顶端败育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4 转录组测序技术 | 第20-23页 |
1.4.1 RNA-Seq技术及发展 | 第20页 |
1.4.2 转录组测序流程 | 第20-21页 |
1.4.3 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应用 | 第21-23页 |
1.4.3.1 基因的挖掘和和功能预测 | 第21-22页 |
1.4.3.2 开发新的分子标记 | 第22页 |
1.4.3.3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代谢网络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1.4.4 转录组测序的现状与前景 | 第23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5-33页 |
2.1 实验材料与群体构建 | 第25页 |
2.1.1 试验材料的获得 | 第25页 |
2.1.2 样本的选取及保存 | 第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33页 |
2.2.1 实验所需试剂药品及仪器 | 第25-26页 |
2.2.2 实验所需仪器 | 第26页 |
2.2.3 CTAB法提取DNA | 第26-27页 |
2.2.4 DNA浓度检测与稀释 | 第27页 |
2.2.5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7-28页 |
2.2.6 PCR扩增 | 第28-29页 |
2.2.7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检测 | 第29-30页 |
2.2.8 样品总RNA的提取 | 第30-31页 |
2.2.9 转录组测序数据前处理 | 第31页 |
2.2.10 测序数据读段定位 | 第31-32页 |
2.2.11 测序数据定量分析 | 第32页 |
2.2.12 差异基因功能分析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3-48页 |
3.1 突变体sipaa1表型特征 | 第33页 |
3.2 突变体sipaa1的主要农艺性状差异分析 | 第33-35页 |
3.3 突变体sipaa1遗传性状分析 | 第35-36页 |
3.4 突变体sipaa1突变基因初定位 | 第36-39页 |
3.4.1 作图群体父母本间多态性标记的筛选 | 第36页 |
3.4.2 突变基因初定位 | 第36-39页 |
3.5 候选基因功能及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 第39-40页 |
3.6 转录组测序数据质量分析 | 第40-41页 |
3.7 Reads在基因组上的分布 | 第41-42页 |
3.8 重复样品相关性检测 | 第42-43页 |
3.9 突变体sipaa1差异表达基因鉴定 | 第43页 |
3.10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分类与富集分析 | 第43-45页 |
3.11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分类与富集分析 | 第45-46页 |
3.12 候选基因在谷子中的表达量差异分析 | 第46-48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8-52页 |
4.1 谷子突变体sipaa1穗顶端败育表型分析 | 第48页 |
4.2 谷子突变体sipaa1穗顶端败育原因简析 | 第48-50页 |
4.3 穗顶端败育突变体sipaa1候选基因初探索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附录 | 第61-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