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1 轮耕模式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 第10-12页 |
1.1.1 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 第10页 |
1.1.2 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 第10-11页 |
1.1.3 对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 轮耕模式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1 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第12页 |
1.2.2 对作物根系发育的影响 | 第12页 |
1.2.3 对作物地上部养分分配的影响 | 第12-13页 |
1.3 秸秆还田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 第13-14页 |
1.3.1 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 第13页 |
1.3.2 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 第13页 |
1.3.3 对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 | 第13-14页 |
1.4 秸秆还田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4-15页 |
1.4.1 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第14页 |
1.4.2 对作物根系发育的影响 | 第14-15页 |
1.4.3 对作物地上部养分分配的影响 | 第15页 |
1.5 存在问题 | 第15-16页 |
2 引言 | 第16-17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7-23页 |
3.1 试验设计 | 第17-19页 |
3.2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19-20页 |
3.2.1 土壤物理性状测定 | 第19页 |
3.2.2 土壤化学性状测定 | 第19页 |
3.2.3 土壤酶活性测定 | 第19页 |
3.2.4 土壤呼吸测定 | 第19-20页 |
3.2.5 植株养分含量测定 | 第20页 |
3.2.6 作物产量 | 第20页 |
3.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0-23页 |
3.3.1 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10的计算 | 第20页 |
3.3.2 农田土壤CO2累积排放量的计算 | 第20页 |
3.3.3 经济效益计算 | 第20-21页 |
3.3.4 农田碳足迹的计算 | 第21-22页 |
3.3.4.1 农事投入产生的碳足迹 | 第21页 |
3.3.4.2 农田化肥使用产生N2O的碳足迹 | 第21-22页 |
3.3.4.3 农田碳足迹的估算 | 第22页 |
3.3.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2-2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3-44页 |
4.1 方差分析 | 第23-24页 |
4.2 轮耕模式和秸秆还田对土壤耕层结构的影响 | 第24-26页 |
4.2.1 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 第24页 |
4.2.2 对土壤三相比R值的影响 | 第24-26页 |
4.3 轮耕模式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及碳氮储量的影响 | 第26-30页 |
4.3.1 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第26-28页 |
4.3.1.1 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 第26页 |
4.3.1.2 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4.3.1.3 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 | 第27页 |
4.3.1.4 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 第27-28页 |
4.3.1.5 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 第28页 |
4.3.2 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4.3.3 对土壤全氮储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4.4 轮耕模式和秸秆还田对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 | 第30-36页 |
4.4.1 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30-34页 |
4.4.1.1 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4.4.1.2 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4.4.1.3 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4.4.1.4 对土壤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4.4.2 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 第34-36页 |
4.4.2.1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系数Q10 | 第34页 |
4.4.2.2 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 第34-36页 |
4.5 轮耕模式和秸秆还田对作物地上部养分吸收的影响 | 第36-37页 |
4.6 轮耕模式和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4.7 轮耕模式和秸秆还田对作物经济效益的影响 | 第38-39页 |
4.8 轮耕模式和秸秆还田下农田碳足迹分析 | 第39-44页 |
4.8.1 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影响 | 第39页 |
4.8.2 农田农事活动产生的碳投入 | 第39-40页 |
4.8.3 农田碳足迹 | 第40-44页 |
5 讨论与结论 | 第44-48页 |
5.1 轮耕模式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性状的长期改良 | 第44-45页 |
5.2 轮耕模式和秸秆还田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响应 | 第45-46页 |
5.3 合理的轮耕模式和秸秆还田的农田碳排放潜势 | 第46-47页 |
5.4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英文摘要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