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低磷诱导型强启动子P1502-ZmPHR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中文摘要第12-14页
Abstract第14-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26页
    1.1 PHR基因研究进展第16-17页
        1.1.1 拟南芥PHR基因研究进展第16页
        1.1.2 作物中PHR基因研究进展第16-17页
    1.2 诱导型启动子研究进展第17-24页
        1.2.1 生物胁迫诱导型启动子第18-19页
        1.2.2 物理胁迫诱导型启动子第19-22页
        1.2.3 化学胁迫诱导型启动子第22-23页
        1.2.4 小结与展望第23-24页
    1.3 研究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第24-26页
        1.3.1 研究目的第24页
        1.3.2 研究意义第24页
        1.3.3 技术路线第24-26页
第二章 ZmPHR1启动子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第26-34页
    2.1 实验材料第26-27页
        2.1.1 植物材料第26页
        2.1.2 菌株和载体第26页
        2.1.3 酶和试剂第26-27页
        2.1.4 实验仪器第27页
    2.2 实验方法第27-29页
        2.2.1 CTAB法提取玉米叶片DNA第27-28页
        2.2.2 ZmPHR1基因5'上游序列的克隆第28-29页
        2.2.3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9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9-33页
        2.3.1 ZmPHR1基因5'上游序列P_(2205)-ZmPHR1的获得第29-31页
        2.3.2 P_(2205)-ZmPHR1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第31-33页
    2.4 结论与讨论第33-34页
第三章 P_(2205)-ZmPHR15'端缺失片段的克隆与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4-3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4-36页
        3.1.1 菌株和载体第34页
        3.1.2 酶试剂第34页
        3.1.3 ZmPHR1基因5¢上游序列缺失片段的克隆第34页
        3.1.4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4-35页
        3.1.5 农杆菌转化第35-36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6-37页
        3.2.2 P_(2205)-ZmPHR1缺失片段的获得第36页
        3.2.3 重组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6-37页
    3.3 讨论第37-38页
第四章 ZmPHR1启动子的拟南芥遗传转化和功能分析第38-50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8-45页
        4.1.0 植物材料第38页
        4.1.1 菌株和载体第38页
        4.1.2 酶和试剂盒第38页
        4.1.3 主要药品第38页
        4.1.4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38-39页
        4.1.5 拟南芥的转化及抗性苗筛选第39-40页
        4.1.6 用于功能分析的植物材料胁迫处理与取材第40-41页
        4.1.7 GUS组织化学染色第41页
        4.1.8 GUS荧光定量分析第41-42页
        4.1.9 转基因植株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第42-45页
        4.1.10 数据分析第45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5-48页
        4.2.1 农杆菌转化拟南芥获得转基因纯系第45页
        4.2.2 转基因拟南芥GUS组织化学染色与GUS蛋白荧光定量分析第45-47页
        4.2.3 转基因植株GUS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第47-48页
    4.3 讨论第48-50页
第五章 玉米低磷胁迫诱导型启动子P_(1502)-ZmPHR1的瞬时表达分析第50-55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0-52页
        5.1.1 培养基成分第50页
        5.1.2 材料第50-51页
        5.1.3 玉米幼胚的转化第51页
        5.1.4 玉米成熟萌动种子的转化第51-52页
        5.1.5 GUS组织的化学染色第52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52-54页
        5.2.1 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瞬时表达第52-53页
        5.2.2 玉米成熟萌动种子瞬时表达第53-54页
    5.3 讨论第54-55页
第六章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盐胁迫对野生草莓生长生理的影响
下一篇:谷子穗顶端败育突变体sipaa1的基因定位和转录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