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亚种间新合成四倍体的转录组及基因组变异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6页
    1. 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进展第9-13页
        1.1 稻属植物的起源与进化第9-10页
        1.2 水稻功能基因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10页
        1.3 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资源平台和技术的发展第10-13页
    2. 植物多倍化研究进展第13-16页
        2.1 多倍化过程中的转录组冲击(transcriptomic shock)研究第14页
        2.2 植物多倍体中的表观遗传研究第14-15页
        2.3 多倍化过程中的序列丢失研究第15-16页
        2.4 多倍化过程对转座元件(Transposon Element,TE)的影响第16页
3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在植物转录组中的应用第16-21页
    3.1 新一代测序平台第16-18页
    3.2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转录组研究中的应用第18-19页
    3.3 全基因组重测序的发展第19-21页
材料方法第21-38页
    1 实验材料第21页
    2 实验方法第21-38页
        2.1 实验材料的培养与获得第21-22页
        2.2 设计杂交种鉴定引物第22-23页
        2.3 通过细胞学鉴定多倍体核型第23-24页
        2.4 提取样品RNA第24-25页
        2.5 转录组测序及分析第25-31页
        2.6 多倍体表型测量第31-34页
        2.7 全基因组重测序取材和DNA提取第34-38页
结果和分析第38-57页
    1 设计PCR引物鉴定杂交种第38页
    2 多倍体的获得与鉴定第38-41页
    3 亲本、杂交种及多倍体之间的表型差异第41-42页
    4 转录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2-52页
        4.1 转录组样品质量检测第42-43页
        4.2 杂交和多倍化对部分同源等位基因表达分歧水平的影响第43-45页
        4.3 Pryosequencing验证部分同源等位基因的差异第45-47页
        4.4 顺式和反式调节变异在两个水稻亚种间的演化第47-48页
        4.5 杂交种和四倍体中部分同源基因表达的趋同与趋异调节第48-49页
        4.6 杂交和多倍化过程中部分同源等位基因不同调控类别的GO功能分析第49-50页
        4.7 亲本部分同源等位基因表达的偏向性分析第50-52页
    5 后代多倍体表型多样性研究第52-54页
    6 多倍体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第54-57页
        6.1 重测序样品检测第54页
        6.2 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第54-57页
讨论第57-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8页
附录第68-78页
致谢第78-79页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活血化瘀汤药队及其促骨折愈合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研究
下一篇:可控震源振动器平板疲劳寿命和疲劳可靠性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