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 细胞分裂素的新陈代谢及作用 | 第12-14页 |
1.1 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和运输 | 第12页 |
1.2 细胞分裂素的降解 | 第12-13页 |
1.3 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 | 第13-14页 |
2 细胞分裂素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2.1 CKX的发现和编码基因的克隆 | 第14-15页 |
2.2 细胞分裂素氧化酶的特征与功能 | 第15-16页 |
2.3 细胞分裂素氧化酶与产量的关系 | 第16-17页 |
2.4 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影响根系生长 | 第17-18页 |
3 本研究的科学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9-40页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1.1 植物材料 | 第19页 |
1.2 菌种 | 第19页 |
1.3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19-2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1-40页 |
2.1 拟南芥的培养及种植 | 第21页 |
2.2 水稻的培养及种植 | 第21-22页 |
2.3 CTAB法提取水稻DNA | 第22页 |
2.4 Trizon法提取水稻RNA | 第22-23页 |
2.5 水稻cDNA的合成 | 第23-24页 |
2.6 荧光定量PCR分析 | 第24-26页 |
2.6.1 荧光定量PCR引物序列 | 第24-25页 |
2.6.2 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 | 第25-26页 |
2.7 GUS染色 | 第26-28页 |
2.7.1 GUS染液的配置 | 第26-27页 |
2.7.2 拟南芥的GUS染液 | 第27-28页 |
2.8 超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8-35页 |
2.8.1 基因的PCR克隆 | 第28-29页 |
2.8.2 酶切 | 第29页 |
2.8.3 切胶回收 | 第29-30页 |
2.8.4 连接 | 第30页 |
2.8.5 GATEWAY反应 | 第30-31页 |
2.8.6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31-32页 |
2.8.7 大肠杆菌转化 | 第32页 |
2.8.8 阳性克隆的鉴定 | 第32-33页 |
2.8.9 质粒提取 | 第33-34页 |
2.8.10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34-35页 |
2.8.11 农杆菌的热激转化 | 第35页 |
2.9 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花侵染法转基因及其筛选方法 | 第35-36页 |
2.9.1 花浸染法侵染拟南芥 | 第35-36页 |
2.9.2 转基因苗的筛选 | 第36页 |
2.10 稳定转基因遗传学材料的获得 | 第36-37页 |
2.11 CRISPR/CAS9载体的构建 | 第37-39页 |
2.11.1 设计靶点序列 | 第37-38页 |
2.11.2 中间载体SK-gRNA的构建 | 第38-39页 |
2.11.3 终载体pC1300-CAS9的构建 | 第39页 |
2.12 系统发育进化树的制作 | 第39-40页 |
第三章 结果分析 | 第40-57页 |
1 细胞分裂素氧化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0-41页 |
2 OsCKXs的克隆和超表达载体构建 | 第41-42页 |
3 OsCKXs超表达载体转化携带CK报告基因的拟南芥 | 第42-46页 |
3.1 超表达OsCKs的拟南芥ARR5::GUS/WS的GUS染色 | 第42-43页 |
3.2 OsCKxs超表达拟南芥的表型分析 | 第43-46页 |
4 OsCKXs的表达特征 | 第46-50页 |
4.1 OsCKXs组织表达特征 | 第46-47页 |
4.2 激素处理水稻幼苗后OsCKxs的表达特征 | 第47-50页 |
5 CRISPR/CAS9载体的构建 | 第50-51页 |
6 转基因水稻的鉴定 | 第51-54页 |
7 部分纯合体农艺性状初步分析 | 第54-57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附录 | 第66-68页 |
1 实验常用抗生素及药品母液配制方法 | 第66页 |
2 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 第66-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