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立题依据 | 第15-29页 |
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5页 |
2 多角度高光谱遥感技术 | 第15-18页 |
2.1 多角度高光谱遥感的概念 | 第15-16页 |
2.2 绿色植被的典型光谱特征 | 第16-17页 |
2.3 高光谱遥感的信息提取技术 | 第17页 |
2.4 作物氮素垂直梯度的光谱监测方法 | 第17-18页 |
3 作物生长及生理参数的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3.1 作物叶面积指数的遥感监测 | 第18-19页 |
3.2 作物叶绿素状况的遥感监测 | 第19页 |
3.3 作物氮素的遥感监测 | 第19-20页 |
3.4 多角度遥感的发展 | 第20-21页 |
4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9页 |
第二章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29-41页 |
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9页 |
2.1 试验设计 | 第29-31页 |
2.2 资料获取方法 | 第31-32页 |
2.2.1 多角度光谱数据测定 | 第31页 |
2.2.2 农学参数测定 | 第31-32页 |
2.3 数据分析与利用 | 第32-39页 |
2.3.1 基于原始反射率的参数 | 第32-33页 |
2.3.2 植被指数 | 第33-37页 |
2.3.3 两波段比值和归一化光谱指数 | 第37-38页 |
2.3.4 因子分析-神经网络 | 第38页 |
2.3.5 回归分析与建模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基于不同观测角度组合的小麦叶片氮含量监测研究 | 第41-5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页 |
1.1 试验设计 | 第42页 |
1.2 冠层多角度光谱测定 | 第42页 |
1.3 叶片氮含量指标测定 | 第42页 |
1.4 数据分析与利用 | 第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51页 |
2.1 不同试验条件下小麦叶片氮含量的变化 | 第42页 |
2.2 不同观测角度下小麦冠层反射率的变化 | 第42-43页 |
2.3 不同观测角度下光谱反射率和光谱参数与叶片氮含量的关系 | 第43-46页 |
2.4 不同观测角度下两波段归一化光谱指数与叶片氮含量的关系 | 第46-47页 |
2.5 不同观测角度下两波段比值光谱指数与叶片氮含量的关系 | 第47-48页 |
2.6 敏感波段和角度组合参数与叶片氮含量的关系 | 第48-51页 |
2.7 模型的测试与检验 | 第51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第四章 基于角度不敏感指数和神经网络的小麦叶片氮含量监测研究 | 第57-7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8-59页 |
1.1 试验设计 | 第58页 |
1.2 冠层多角度光谱测定 | 第58页 |
1.3 叶片氮含量指标测定 | 第58页 |
1.4 基于归一化形式的角度不敏感指数构建 | 第58页 |
1.5 数据分析与利用 | 第58-5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9-69页 |
2.1 不同观测角度下冠层反射率及光谱参数归一化的变化 | 第59-60页 |
2.2 不同观测角度下叶片氮含量与光谱参数的关系 | 第60-61页 |
2.3 不同试验因子条件下光谱参数角度敏感性分析 | 第61-64页 |
2.4 新型光谱参数AIVI在不同角度范围条件下监测表现 | 第64-65页 |
2.5 模型的测试与检验 | 第65-66页 |
2.6 基于不同观测角度神经网络的小麦叶片氮含量估算 | 第66-69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第五章 基于多角度遥感植被指数和神经网络的小麦叶面积指数监测研究 | 第75-8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6页 |
1.1 试验设计 | 第76页 |
1.2 冠层多角度光谱测定 | 第76页 |
1.3 叶面积指数测定 | 第76页 |
1.4 数据分析与利用 | 第7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6-84页 |
2.1 小麦冠层多角度光谱反射率与LAI的相关性 | 第76页 |
2.2 不同观测角度下冠层高光谱参数与小麦LAI的定量关系 | 第76-78页 |
2.3 不同观测角度下两波段归一化和比值光谱指数与小麦LAI的关系 | 第78-80页 |
2.4 模型的测试与检验 | 第80-81页 |
2.5 基于不同观测角度神经网络的小麦LAI估算 | 第81-84页 |
3 结语与讨论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第六章 基于宽角度适应系数的小麦叶面积指数监测研究 | 第88-10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9页 |
1.1 试验设计 | 第89页 |
1.2 冠层多角度光谱测定 | 第89页 |
1.3 叶面积指数测定 | 第89页 |
1.4 数据分析与利用 | 第8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9-97页 |
2.1 不同观测角度下冠层光谱与LAI的相关性 | 第89页 |
2.2 不同观测角度下光谱参数与LAI的关系 | 第89-91页 |
2.3 宽角度适应系数Kf的构建 | 第91-93页 |
2.4 不同观测角度下VIs×Kf与LAI的关系 | 第93-95页 |
2.5 构建不同观测角度下统一的LAI监测模型 | 第95-96页 |
2.6 模型的测试与检验 | 第96-97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3页 |
第七章 基于多角度遥感植被指数和神经网络的小麦冠层 叶绿素密度监测研究 | 第103-11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4页 |
1.1 试验设计 | 第104页 |
1.2 冠层多角度光谱测定 | 第104页 |
1.3 叶片叶绿素密度测定 | 第104页 |
1.4 数据分析与利用 | 第10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04-110页 |
2.1 小麦冠层多角度反射率与叶绿素密度的相关性 | 第104页 |
2.2 不同观测角度下冠层高光谱参数与小麦叶绿素密度的定量关系 | 第104-106页 |
2.3 不同观测角度下两波段归一化和比值光谱指数与小麦叶绿素密度的关系 | 第106-110页 |
2.4 叶绿素密度监测模型检验 | 第110页 |
2.5 基于不同观测角度神经网络的小麦叶绿素密度估算 | 第110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110-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7页 |
第八章 讨论与结论 | 第117-125页 |
1 结论 | 第117页 |
2 讨论 | 第117-119页 |
2.1 多角度高光谱遥感提取作物生长信息的优势 | 第118页 |
2.2 多角度高光谱遥感的分析技术 | 第118-119页 |
2.3 多角度高光谱遥感监测的普适性 | 第119页 |
3 创新点 | 第119-120页 |
4 研究展望 | 第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5页 |
附录 | 第125-126页 |
硕博连读期间发表和投稿的学术论文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