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2.1 水氮管理对土壤酶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2 微喷灌对农田土壤水氮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3 微喷灌对水氮利用率的影响 | 第13-14页 |
1.3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21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5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15-17页 |
2.3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2.3.1 农艺指标以及各器官氮含量的采集与测定 | 第17页 |
2.3.2 土壤水分与养分的测定 | 第17-18页 |
2.3.3 数据统计 | 第18页 |
2.4 计算公式 | 第18-21页 |
3 水肥一体化对土壤水氮时空分布变化的影响 | 第21-35页 |
3.1 水肥一体化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水分含量及动态的影响 | 第21-26页 |
3.1.1 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运移分布的影响 | 第21-23页 |
3.1.2 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运移分布的影响 | 第23-25页 |
3.1.3 冬小麦-夏玉米土壤含水量时间动态变化 | 第25-26页 |
3.2 水肥一体化对冬小麦-夏玉米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26-30页 |
3.2.1 对冬小麦各生育期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26-28页 |
3.2.2 对夏玉米各生育期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28-30页 |
3.3 水肥一体化对冬小麦-夏玉米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30-32页 |
3.3.1 对冬小麦各生育期土壤铵态氮运移分布的影响 | 第30页 |
3.3.2 对夏玉米各生育期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30-32页 |
3.4 讨论 | 第32-33页 |
3.4.1 施氮模式和灌水模式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第32页 |
3.4.2 施氮模式和灌水模式对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影响 | 第32-33页 |
3.5 小结 | 第33-35页 |
3.5.1 对冬小麦土壤水氮时空分布变化的影响 | 第33页 |
3.5.2 对夏玉米土壤水氮时空分布变化的影响 | 第33-35页 |
4 水肥一体化对冬小麦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35-47页 |
4.1 水肥一体化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35-40页 |
4.1.1 土壤几丁质酶活性 | 第35页 |
4.1.2 土壤亮氨酸氨基肽酶 | 第35-36页 |
4.1.3 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 | 第36页 |
4.1.4 土壤木聚糖酶活性 | 第36-37页 |
4.1.5 土壤纤维素酶活性 | 第37-40页 |
4.2 水肥一体化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40-43页 |
4.2.1 土壤几丁质酶活性 | 第40页 |
4.2.2 土壤亮氨酸氨基肽酶 | 第40页 |
4.2.3 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 | 第40-41页 |
4.2.4 土壤木聚糖酶活性 | 第41页 |
4.2.5 土壤纤维素酶活性 | 第41-43页 |
4.3 土壤酶与土壤养分、水分、温度及之间的相关性 | 第43-45页 |
4.3.1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性 | 第43-44页 |
4.3.2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相关性 | 第44页 |
4.3.3 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 | 第44-45页 |
4.4 讨论 | 第45页 |
4.5 小结 | 第45-47页 |
4.5.1 对冬小麦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4.5.2 对夏玉米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5 水肥一体化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性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47-53页 |
5.1 水肥一体化对冬小麦茎蘖动态的影响 | 第47页 |
5.2 水肥一体化对夏玉米-冬小麦株高的影响 | 第47-49页 |
5.2.1 水肥一体化对冬小麦株高的影响 | 第47页 |
5.2.2 水肥一体化对夏玉米株高的影响 | 第47-49页 |
5.3 水肥一体化对冬小麦-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49页 |
5.4 水肥一体化对冬小麦-夏玉米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影响 | 第49-51页 |
5.4.1 水肥一体化对冬小麦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49-50页 |
5.4.2 水肥一体化对夏玉米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50-51页 |
5.5 讨论 | 第51-52页 |
5.6 小结 | 第52-53页 |
5.6.1 不同水氮运筹对冬小麦植株性状分析 | 第52页 |
5.6.2 不同水氮运筹对夏玉米植株性状分析 | 第52-53页 |
6 水肥一体化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率的影响 | 第53-63页 |
6.1 水肥一体化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6.1.1 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 | 第53页 |
6.1.2 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 | 第53-54页 |
6.2 水肥一体化对冬小麦-夏玉米耗水特征的影响 | 第54-56页 |
6.2.1 对冬小麦耗水特征的影响 | 第54-55页 |
6.2.2 对夏玉米耗水特征的影响 | 第55-56页 |
6.3 对冬小麦-夏玉米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 第56页 |
6.4 对冬小麦-夏玉米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第56-58页 |
6.5 对冬小麦-夏玉米各器官植株氮素积累的影响 | 第58-59页 |
6.5.1 对冬小麦各器官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影响 | 第58页 |
6.5.2 对夏玉米各器官植株氮素积累的影响 | 第58-59页 |
6.6 不同水氮处理的经济效益分析 | 第59-60页 |
6.6.1 不同水氮处理条件下冬小麦的经济效益 | 第59-60页 |
6.6.2 不同水氮处理条件下冬小麦的经济效益 | 第60页 |
6.7 讨论 | 第60-61页 |
6.8 小结 | 第61-63页 |
6.8.1 水肥一体化对冬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率的影响 | 第61-62页 |
6.8.2 水肥一体化对-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7 水肥一体化对冬小麦-夏玉米品质的影响 | 第63-67页 |
7.1 对小麦籽粒和面粉品质的影响 | 第63页 |
7.2 对夏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 第63-64页 |
7.3 讨论 | 第64页 |
7.4 小结 | 第64-67页 |
8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