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主要缩写词一览表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40页 |
1.1 植物干旱胁迫响应机制研究进展 | 第16-25页 |
1.1.1 干旱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 | 第16-17页 |
1.1.2 植物响应干旱胁迫分子机制 | 第17-19页 |
1.1.3 逆境胁迫信号传导途径 | 第19-25页 |
1.2 植物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 第25-30页 |
1.2.1 NAC转录因子 | 第26-27页 |
1.2.2 MYB转录因子 | 第27-28页 |
1.2.3 WRKY转录因子 | 第28-29页 |
1.2.4 bZIP转录因子 | 第29页 |
1.2.5 bHLH转录因子 | 第29-30页 |
1.2.6 AP2/EREBP转录因子 | 第30页 |
1.3 植物热激转录因子家族基因研究进展 | 第30-38页 |
1.3.1 HSF转录因子基因结构 | 第31-32页 |
1.3.2 HSF转录因子基因分类 | 第32页 |
1.3.3 HSF转录因子功能 | 第32-36页 |
1.3.4 HSF作用机制 | 第36-38页 |
1.4 引言 | 第38-39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39-40页 |
第二章 玉米ZmHsfA4α的基因特征分析及克隆 | 第40-6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40-42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40页 |
2.1.2 载体与菌株 | 第40页 |
2.1.3 实验常用酶、试剂盒以及化学试剂 | 第40页 |
2.1.4 主要仪器设备恒温摇床 | 第40-42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42-53页 |
2.2.1 ZmHsfA4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2页 |
2.2.2 ZmHsfA4α表达模式分析 | 第42-44页 |
2.2.3 ZmHsfA4α基因克隆 | 第44-47页 |
2.2.4 ZmHsfA4α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47-50页 |
2.2.5 ZmHsfA4α转录活性分析 | 第50-53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53-61页 |
2.3.1 ZmHsfA4α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3-56页 |
2.3.2 ZmHsfA4α组织及诱导表达模式 | 第56-58页 |
2.3.3 ZmHsfA4α的亚细胞定位 | 第58-60页 |
2.3.4 ZmHsfA4α转录活性及活性区段筛选 | 第60-61页 |
2.4 讨论 | 第61-63页 |
第三章 ZmHsfA4α过表达拟南芥功能分析 | 第63-7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63页 |
3.1.1 植物材料 | 第63页 |
3.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3页 |
3.1.3 载体与菌株 | 第63页 |
3.1.4 本实验所用酶、试剂盒以及化学试剂 | 第63页 |
3.1.5 主要培养基配制 | 第6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63-67页 |
3.2.1 ZmHsfA4α超表达拟南芥载体的构建 | 第63-65页 |
3.2.2 超表达拟南芥转基因植株获得 | 第65-66页 |
3.2.3 转基因拟南芥中ZmHsfA4α表达分析 | 第66-67页 |
3.3 转基因拟南芥抗旱性分析 | 第67页 |
3.3.1 干旱对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萌发影响 | 第67页 |
3.3.2 干旱对萌发后转基因拟南芥生长影响 | 第67页 |
3.4 拟南芥中干旱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第67-68页 |
3.5 结果与分析 | 第68-72页 |
3.5.1 ZmHsfA4α超表达拟南芥植株的获得 | 第68-70页 |
3.5.2 ZmHsfA4α提高转基因拟南芥对干旱抗性 | 第70-71页 |
3.5.3 拟南芥逆境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第71-72页 |
3.6 讨论 | 第72-74页 |
第四章 ZmHsfA4a转基因水稻功能分析 | 第74-8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74页 |
4.1.1 植物材料 | 第74页 |
4.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74页 |
4.1.3 载体与菌株 | 第74页 |
4.1.4 本章节所用酶、试剂盒以及化学试剂 | 第74页 |
4.1.5 培养基及相关试剂配制 | 第74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74-78页 |
4.2.1 超表达转基因水稻阳性植株获得 | 第74-76页 |
4.2.2 ZmHsfA4α过表达水稻植株抗旱性分析 | 第76页 |
4.2.3 ZmHsfA4α过表达水稻植株ABA敏感性分析 | 第76页 |
4.2.4 ZmHsfA4α过表达水稻植株抗逆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第76-77页 |
4.2.5 水稻植株受胁迫之后生理指标测定 | 第77-78页 |
4.2.6 数据与分析 | 第78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78-82页 |
4.3.1 转基因水稻的检测及表达分析 | 第78-79页 |
4.3.2 ZmHsfA4α增强转基因水稻抗旱性 | 第79-81页 |
4.3.3 ZmHsfA4α增加转基因水稻对ABA敏感性 | 第81-82页 |
4.3.4 水稻中逆境相关基因表达 | 第82页 |
4.4 讨论 | 第82-85页 |
第五章 ZmHsfA4α过表达玉米功能分析 | 第85-99页 |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85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85页 |
5.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85页 |
5.1.3 本章节所用酶、试剂盒以及化学试剂 | 第85页 |
5.1.4 培养基及相关试剂配制 | 第85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85-91页 |
5.2.1 ZmHsfA4α超表达转基因玉米植株获得 | 第85-86页 |
5.2.2 转基因玉米抗旱性分析 | 第86-87页 |
5.2.3 BiFC验证蛋白互作 | 第87-88页 |
5.2.4 pulldown验证蛋白互作 | 第88-90页 |
5.2.5 转基因玉米ABA含量测定 | 第90页 |
5.2.6 转基因玉米中逆境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第90-91页 |
5.2.7 数据与分析 | 第91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91-96页 |
5.3.1 ZmHsfA4α过表达转基因玉米的获得 | 第91-92页 |
5.3.2 ZmHsfA4α增强转基因玉米抗旱性 | 第92-93页 |
5.3.3 转基因玉米中ABA含量测定 | 第93-94页 |
5.3.4 ZmHsfA4α过表达转基因玉米植株内逆境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第94-95页 |
5.3.5 ZmHsfA4α自身结合形成多聚体并与EMP2相互作用 | 第95-96页 |
5.4 讨论 | 第96-99页 |
实验结论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17页 |
附录A 载体图谱 | 第117-120页 |
附录B DNA及蛋白质电泳marker图例 | 第120-121页 |
附录C 相关试剂配制方法 | 第121-124页 |
作者简介 | 第124-125页 |
博士期间发表主要研究论文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