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小学生欺负行为调查及干预研究
大学生身体意象及其与抑郁、社交回避苦恼关系研究
中小学生教师权威认知的发展研究
大学生思维方式、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3-6岁儿童同伴冲突与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关系研究
3-6岁儿童愿望、信念情绪理解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
认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过程及其整合
15FQ~+量表中文版的修订及初步应用研究
军校护理专业学生与临床护士人格特征及其比较研究
军队院校地方计划生与地方院校学生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多级语义量词对心理测量适合度的研究
健康青年脑力疲劳认知能力评定指标的实验研究
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正颌外科患者人格特征与其术后满意度相关性研究
自杀未遂者自杀行为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与自尊、人格、社会支持及心理控制源关系的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时间管理倾向与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
人格特征、价值观、生活事件对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小学生数学映射规则内隐学习的实验研究
不同识字水平汉语儿童视觉空间认知特点的研究
注意瞬脱产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检测时、信息加工速度和一般智力关系的实证研究
多维环境下自评方向感及环境熟悉度对空间更新影响的研究
焦虑与执行功能子成分关系的实验研究
场认知方式对面孔识别的影响研究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熟悉性提取关系的研究
场认知方式对心理旋转的影响
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美比较研究
网络人格的研究
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特殊教育背景下对“统一人格”的追寻
汉语幼儿心理理论与语言的关系--不同语言能力幼儿的实验研究
幼儿反事实思维的发展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
基于多重线索概率学习范式的不确定条件下概率判断研究
学前儿童现实性监测发展的研究
复杂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研究
三种职业人群工作倦怠的比较研究:基于整合的视角
错误记忆的理论和实验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复杂问题解决的认知研究
2-5岁超常儿童对数的认知及其策略的研究
社会判断的内隐和外显过程研究
SK—克雷佩林心理测验--一种客观性人格测验的研究和编制
内隐学习的动态系统研究
学习与记忆中无意识过程的整合取向研究
数学学业不良学生问题解决机制研究
积极心理品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作用的研究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个案
青少年友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
CNTF非经典信号转导途径的神经保护功能
上一页
[320]
[321]
[322]
[323]
[32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