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第1-45页 |
1 引言 | 第13-14页 |
2 什么是反事实思维 | 第14页 |
3 反事实思维的类型 | 第14-15页 |
4 反事实思维产生的基本过程及影响因素 | 第15-22页 |
·反事实思维产生的两阶段论 | 第15-19页 |
·心理模型理论与反事实思维 | 第19-22页 |
5 反事实思维的功能 | 第22-24页 |
·准备功能 | 第23页 |
·情绪功能 | 第23-24页 |
6 儿童反事实思维研究的概况 | 第24-29页 |
·儿童反事实推理的评估 | 第24-25页 |
·儿童反事实思维出现的早期信号 | 第25-26页 |
·儿童反事实推理的发展变化 | 第26-28页 |
·儿童在反事实推理任务中出现的错误及其原因 | 第28-29页 |
7 儿童反事实推理与其他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 | 第29-37页 |
·儿童反事实思维与其心理理论之间的关系 | 第29-35页 |
·儿童反事实思维与假装 | 第35-36页 |
·儿童反事实思维与因果推理的关系 | 第36-37页 |
8 国内已有的相关研究 | 第37-38页 |
9 问题提出 | 第38-44页 |
·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本研究拟探讨的问题 | 第39-44页 |
10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44-45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45-98页 |
研究一 幼儿在反事实推理任务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及其认知基础 | 第45-76页 |
实验一 幼儿在反事实推理中出现的是现实错误吗? | 第45-53页 |
1 方法 | 第46-4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0页 |
3 讨论 | 第50-51页 |
4 结论 | 第51-53页 |
实验二 幼儿对现实优势信息的抑制对其反事实推理能力的影响 | 第53-60页 |
1 方法 | 第53-5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6-57页 |
3 讨论 | 第57-58页 |
4 结论 | 第58-60页 |
实验三 改善反事实替代情境的可利用性对幼儿反事实推理的影响 | 第60-65页 |
1 方法 | 第60-6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2-63页 |
3 讨论 | 第63-64页 |
4 结论 | 第64-65页 |
实验四 幼儿反事实推理的发展与工作记忆之间的关系 | 第65-73页 |
1 方法 | 第66-6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8-71页 |
3 讨论 | 第71-72页 |
4 结论 | 第72-73页 |
研究一总讨论 | 第73-76页 |
研究二 幼儿在不同类型反事实推理中的表现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 | 第76-98页 |
1 方法 | 第76-8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3-91页 |
3 讨论 | 第91-96页 |
4 结论 | 第96-98页 |
第三部分 综合讨论 | 第98-103页 |
1 结果性质对反事实推理的激发作用 | 第98-99页 |
2 对时间和可能世界的意指性(aboutness)理解 | 第99-100页 |
3 心理模型理论与工作记忆超载 | 第100-101页 |
4 执行性功能的作用 | 第101-102页 |
5 儿童反事实推理:内隐-外显? | 第102-103页 |
第四部分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7页 |
1 结论 | 第103-104页 |
2 展望 | 第104-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8页 |
后记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