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方东美智慧美学思想研究
文艺学中的形象思维问题:回顾与探析
梁实秋与西方文学
从后殖民理论的角度对比分析《冰雨的风暴》的两个中文译本
反本质主义视域中的文学理论教材研究
反柏拉图形式中的固有性--论苏珊·格拉斯佩尔《边缘》中的有机形式
《狼图腾》英译本在英语世界中的译介效果研究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研究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的意义
宋代“清”范畴研究
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运用
创造性叛逆视角下葛浩文中国文学翻译个案研究
总体性的幽灵--詹姆逊“文化政治阐释理论”意义探析
媒介融合时代的文学书评研究
共声的喧哗--经典后殖民理论的差异向度探析
《一座我自己的房子—我一生中的故事》翻译实践报告
伊格尔顿的身体话语研究
刘易斯·芒福德的城市文化理论研究
从变异学角度看沃森译苏轼诗词的创造性叛逆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1921-1945)
里仁为美--孔子美学思想研究
莫言小说《蛙》蒙古文翻译中的修辞格补偿研究
韦勒克文学理论研究
接受美学视角下《蛙》葛浩文英译本研究
新批评派有机整体论思想研究
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理论思想建构--以“强者”为核心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话语模式研究
罗兰·巴尔特的文本理论研究
论海德格尔诗歌批评中的真理
《红楼梦》两英译本状语结构对比研究
文学作品的作者身份鉴别--语篇信息理论和个性言语特征视角
叙事文本改写研究
一个文学生产机制时代的微景--美国创意写作学科发展史专题研究
激发作者的创作潜能--心理学与心灵学的两种路向
主流意识形态语境中的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以英文版《中国文学》研究为中心
叶维廉纯诗观研究
“世界之轴”:诺斯洛普·弗莱文学批评体系的中心原型
比格尔艺术体制理论研究
第三空间:文学研究的另类视角
新媒介文艺的特质与传播
反讽中的自我问题研究
傅雷文学教育思想研究
新工人文艺的社会想象及其美学意义
再析庞德《神舟集》中的意象翻译—比较诗学的视角
从翻译伦理角度看Joan Haste的林纾中文译本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域下李清照词许渊冲译本中意象移植
论语境对小说文本翻译策略的影响
释意论角度下的古诗文口译--以2012年温家宝答记者会为例
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
少年的模样--论晚清译介小说中的“少年”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