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作者的创作潜能--心理学与心灵学的两种路向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11-26页 |
第一节 、作者创作潜能激发的研究背景 | 第12-24页 |
一、 传统写作学的研究侧重及其局限 | 第12-13页 |
二、 文艺心理学的灵感理论及其启示 | 第13-22页 |
三、 心理学和心灵学的发展 | 第22-24页 |
第二节 、作者创作潜能激发的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一章 、精神分析学与作者创作动机的召唤 | 第26-40页 |
第一节 、精神分析原理中的几个核心机制 | 第27-36页 |
一、 潜意识的生成机制 | 第27-31页 |
二、 梦的工作机制 | 第31-33页 |
三、 压抑作用与欲望的机制 | 第33-36页 |
第二节 、精神分析方法与作者创作动机的召唤 | 第36-40页 |
一、 释梦与自由联想 | 第36-37页 |
二、 精神矛盾与创作动机 | 第37-40页 |
第二章 、心灵学与作者创作灵性的开发 | 第40-56页 |
第一节 、肯·威尔伯的灵性理论 | 第41-49页 |
一、 全子、层次结构与四象限 | 第41-43页 |
二、 意识层次 | 第43-45页 |
三、 灵性及其特征 | 第45-49页 |
第二节 、奇迹课程与创作灵性的开发 | 第49-56页 |
一、 奇迹课程概述 | 第49-50页 |
二、 《奇迹课程》的训练方法 | 第50-55页 |
三、 如何在中国语境下使用奇迹课程 | 第55-56页 |
第三章 、禅与作者创作心境的提升 | 第56-69页 |
第一节 、止可修观,定能生慧 | 第57-65页 |
一、 止可修观 | 第57-61页 |
二、 定能生慧 | 第61-65页 |
第二节 、禅修与作者创作心境的提升 | 第65-69页 |
一、 缺乏共许,如何禅修 | 第65-66页 |
二、 理入与行入 | 第66-67页 |
三、 “生活禅”与作者创作心境的提升 | 第67-69页 |
结语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做的项目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