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哲学、宗教
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自尊、心理健康的调査研究
从祖源神话到族源历史——以盘瓠神话为例--以盘瓠神话为例
中学生问题行为现状调查及其受家庭因素影响分析研究
道德情绪启动对正负情境人际冷漠的影响因素研究--以人际信任为中介变量
初中生应对方式对心理弹性的影响及其团体干预研究
中职生学习倦怠与学习动机、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以玉溪市江川县职业中学为例
不同动机强度的趋近积极情绪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任务难度的调节作用
辩护与诠释:明末清初基督教护教文献与思想研究(1582-1722)
幼儿创造力培养项目开发及实验研究
宗教视野下中西方龙文化的对比性研究
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宽恕的关系:自尊、感恩的中介作用
不同来源自尊威胁对内群体偏爱的影响--社会认同感和归属需要的作用
情绪智力团体辅导对高中生自我和谐的作用
父母工作家庭冲突与青少年学业成就的关系:亲子沟通的中介作用
城市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调查与干预研究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考试记忆策略训练团体辅导手册》的有效性研究
变革型领导对员工求助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中的儒家生态哲学意蕴--以韩城党家村为例
家庭沟通对大学生择偶的影响--以北京Z大学朝鲜族大学生为例
中学生压力知觉、应对策略与社会适应关系的纵向研究
中小学教师家庭要求、家庭工作冲突、心理脱离对其认知失败的影响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安全感和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
王夫之“成性”思想研究
论弗洛姆健全社会思想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价值及应用
五四时期主要社会思潮的传播及当代启示
齐泽克后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初中生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决定动机的FFI干预
大学生自我差异、自恋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研究
情绪与认知对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整合
“三本”标签的刻板印象威胁效应探究
道德知识与道德驱动
优秀传统家训家规传承路径创新研究
大学生成名期望: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基于社交媒体的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相对剥夺感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论奥立金的寓意解经法
扎哈维的自我理论研究
神经质人格特质对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影响
贪婪与腐败行为:道德推脱与组织公平感的作用
《了凡四训》中的佛教思想研究
基于情感词向量及卷积神经网络的舆情情感分类研究
密尔功利主义权利与自由理论
王阳明圣人观探析
孔子文化观探析
柏拉图“洞喻”及其哲学意义
孔子耻感文化探析
《黄帝内经》生命哲学思想研究
丹尼特的自由意志理论探析--以《自由的进化》为中心
朱熹居敬的修养工夫
李侗“理一分殊”思想研究
上一页
[152]
[153]
[154]
[155]
[15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