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成年人心理学论文

新生代农民工相对剥夺感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中文文摘第4-9页
绪论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7页
    1.1 新生代农民工研究综述第11-15页
        1.1.1 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第11页
        1.1.2 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第11-12页
        1.1.3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第12-13页
        1.1.4 新生代农民工的相对剥夺感第13-14页
        1.1.5 新生代农民工的其他相关研究第14-15页
    1.2 相对剥夺感的研究综述第15-20页
        1.2.1 相对剥夺感的界定第15-17页
        1.2.2 相对剥夺感的结构和测量第17-18页
        1.2.3 相对剥夺感的理论基础第18-20页
    1.3 相对剥夺感、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之间关系的研究综述第20-21页
        1.3.1 相对剥夺感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第20页
        1.3.2 社会支持对相对剥夺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的调节作用第20-21页
    1.4 问题提出及研究构想第21-27页
        1.4.1 问题提出第21-22页
        1.4.2 研究的理论构想第22-23页
        1.4.3 研究设计和研究假设第23-27页
第二章 新生代农民工相对剥夺感问卷的编制第27-37页
    2.1 研究目的第27页
    2.2 初测问卷的形成第27-29页
        2.2.1 文献研究第27页
        2.2.2 开放式问卷调查第27-28页
        2.2.3 形成初测问卷第28-29页
    2.3 研究对象第29-30页
    2.4 研究过程第30页
    2.5 数据处理第30页
    2.6 结果与分析第30-34页
        2.6.1 项目分析第30页
        2.6.2 探索性因素分析第30-32页
        2.6.3 信度和效度分析第32-33页
        2.6.4 验证性因素分析第33-34页
    2.7 讨论第34-36页
        2.7.1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相对剥夺感问卷的构成第34-35页
        2.7.2 新生代农民工相对剥夺感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第35-36页
    2.8 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研究过程第37-39页
    3.1 研究目的第37页
    3.2 被试第37-38页
    3.3 研究工具第38页
    3.4 施测过程及数据处理第38-39页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第39-47页
    4.1 新生代农民工相对剥夺感的总体发展特点第39页
    4.2 新生代农民工相对剥夺感发展的人口统计学差异第39-41页
        4.2.1 新生代农民工相对剥夺感的性别差异第39-40页
        4.2.2 新生代农民工相对剥夺感的婚姻类型差异第40页
        4.2.3 新生代农民工相对剥夺感发展的受教育水平差异第40-41页
        4.2.4 新生代农民工相对剥夺感发展的月收入水平差异第41页
    4.3 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满意度总体发展特点第41-42页
    4.4 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状况的人口统计学差异第42-43页
        4.4.1 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性别差异第42页
        4.4.2 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婚姻类型差异第42页
        4.4.3 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受教育水平差异第42-43页
        4.4.4 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月收入水平差异第43页
    4.5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发展现状第43-44页
    4.6 新生代农民工相对剥夺感、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第44-45页
    4.7 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研究第45-47页
第五章 讨论第47-61页
    5.1 新生代农民工相对剥夺感的发展特点第47-48页
    5.2 新生代农民工相对剥夺感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第48-49页
    5.3 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发展特点第49页
    5.4 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人口统计学差异第49-50页
    5.5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现状第50-51页
    5.6 新生代农民工相对剥夺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第51-52页
    5.7 社会支持对相对剥夺感和生活满意度的调节作用第52-54页
    5.8 对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满意度的政策启示第54-59页
        5.8.1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待遇水平第54-55页
        5.8.2 顾及新生代务工群体,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保障范围第55-56页
        5.8.3 完善素质,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第56-57页
        5.8.4 注重心理层面的疏导,引导建立合理认知第57-58页
        5.8.5 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社会工作服务,发挥多方的支持作用第58-59页
    5.9 本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第59-61页
        5.9.1 本研究的不足第59页
        5.9.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59-61页
第六章 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71页
附录1第71-73页
附录2第73-75页
附录3第75-77页
附录4第77-79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9-81页
致谢第81-83页
个人简历第83-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9世纪美国传教士建构“中国形象”的文化心态研究
下一篇:闽西苏维埃时期的儿童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