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三本”标签的刻板印象威胁效应探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引言第10-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22页
    1.1 刻板印象和刻板印象威胁第11-16页
        1.1.1 刻板印象的定义第11-12页
        1.1.2 刻板印象威胁的定义第12-13页
        1.1.3 研究方法第13-16页
    1.2 社会身份理论第16-18页
        1.2.1 社会身份理论的发展第16-17页
        1.2.2 社会身份理论的两种信仰体系第17-18页
    1.3 相关研究和进展第18-22页
        1.3.1 对社会变革信仰体系下不同群体的刻板印象研究状况第19-20页
        1.3.2 对社会流动信仰体系下不同群体的刻板印象研究状况第20-22页
2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第22-24页
    2.1 现有研究的问题与启示第22页
    2.2 研究意义第22-24页
        2.2.1 理论意义第22-23页
        2.2.2 实践意义第23-24页
3 研究设计第24-25页
    3.1 研究构想第24页
    3.2 研究假设第24-25页
4 研究一:大学生对三本院校学生刻板印象的研究第25-29页
    4.1 研究目的第25页
    4.2 研究方法第25-27页
        4.2.1 被试选择第25页
        4.2.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25页
        4.2.3 实验设计与程序第25-27页
    4.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7-28页
        4.3.1 数据处理第27页
        4.3.2 结果与分析第27-28页
    4.4 小结第28-29页
5 研究二:三本院校学生对自身学校身份敏感度的研究第29-32页
    5.1 研究目的第29页
    5.2 研究方法第29-30页
        5.2.1 被试选择第29页
        5.2.2 实验材料第29-30页
        5.2.3 研究过程第30页
    5.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0-31页
        5.3.1 数据处理第30-31页
        5.3.2 结果与分析第31页
    5.4 小结第31-32页
6 研究三:三本院校学生的刻板印象威胁研究第32-36页
    6.1 研究目的第32页
    6.2 研究方法第32-34页
        6.2.1 被试选择第32页
        6.2.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32页
        6.2.3 实验设计与程序第32-34页
    6.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4-35页
        6.3.1 数据处理第34页
        6.3.2 结果与分析第34-35页
    6.4 小结第35-36页
7 综合讨论第36-42页
    7.1 大学生对三本院校学生刻板印象的状况第36-38页
    7.2 三本院校学生对自身学校身份敏感度的状况第38-39页
    7.3 三本院校学生受到的刻板印象威胁影响状况第39-42页
8 结论第42-43页
9 本研究的新意、不足与展望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9页
附录第49-51页
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第51-52页
后记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
下一篇:情绪与认知对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