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5-12页 |
绪论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2页 |
1.1 情绪的研究概述 | 第14-16页 |
1.2 积极情绪的研究概述 | 第16-20页 |
1.2.1 积极情绪的概念 | 第16页 |
1.2.2 积极情绪的功能 | 第16-17页 |
1.2.3 积极情绪的诱发和评定 | 第17-19页 |
1.2.4 积极情绪的理论 | 第19-20页 |
1.2.4.1 积极情绪的扩展建设理论 | 第19-20页 |
1.2.4.2 积极情绪的多巴胺理论 | 第20页 |
1.3 积极情绪影响认知的新理论—动机维度模型 | 第20-24页 |
1.3.1 趋近与回避动机 | 第20-21页 |
1.3.2 动机强度不同的积极情绪 | 第21页 |
1.3.3 动机维度模型 | 第21-22页 |
1.3.4 动机维度模型的实验研究 | 第22-24页 |
1.3.4.1 动机维度模型的行为实验 | 第22-23页 |
1.3.4.2 动机维度模型的神经生理学实验 | 第23-24页 |
1.4 认知灵活性的研究概述 | 第24-29页 |
1.4.1 认知灵活性的含义 | 第24页 |
1.4.2 认知灵活性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4.3 认知灵活性的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1.4.4 认知灵活性的影响因素 | 第27-29页 |
1.4.4.1 情绪 | 第27-28页 |
1.4.4.2 任务难度 | 第28页 |
1.4.4.3 年龄 | 第28页 |
1.4.4.4 脑损伤和精神疾病 | 第28-29页 |
1.5 积极情绪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1.6 积极情绪和任务难度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 | 第30-32页 |
1.6.1 任务难度及其操纵 | 第30页 |
1.6.2 任务难度影响情绪与认知间的关系 | 第30-31页 |
1.6.3 任务难度影响情绪与认知间关系的理论 | 第31-32页 |
第二章 问题提出 | 第32-36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32-33页 |
2.1.1 前人研究的不足 | 第32-33页 |
2.1.1.1 缺乏不同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对认知灵活性影响的研究 | 第32页 |
2.1.1.2 缺乏任务难度影响积极情绪与认知灵活性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 第32-33页 |
2.1.2 主要探讨的问题 | 第33页 |
2.2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33-34页 |
2.2.1 研究目的 | 第33页 |
2.2.2 研究假设 | 第33-34页 |
2.3 研究意义 | 第34-36页 |
2.3.1 理论意义 | 第34页 |
2.3.2 实践意义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情绪材料的选择和评定 | 第36-40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36页 |
3.2 方法 | 第36-37页 |
3.2.1 被试 | 第36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3.2.3 情绪诱发材料 | 第36-37页 |
3.2.4 情绪自评量表 | 第37页 |
3.2.5 图片评定程序 | 第37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37-40页 |
第四章 高、低趋近积极情绪条件下的认知灵活性差异 | 第40-48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40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40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40-42页 |
4.3.1 被试 | 第40页 |
4.3.2 实验设计 | 第40-41页 |
4.3.3 实验仪器 | 第41页 |
4.3.4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4.3.5 实验程序 | 第41-42页 |
4.3.6 数据处理 | 第42页 |
4.4 结果 | 第42-45页 |
4.4.1 情绪诱发情况 | 第42页 |
4.4.2 DCCS任务成绩 | 第42-45页 |
4.5 讨论 | 第45-46页 |
4.6 结论 | 第46-48页 |
第五章 高趋近积极情绪和中性情绪条件下的认知灵活性差异 | 第48-55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48页 |
5.2 研究假设 | 第48页 |
5.3 研究方法 | 第48-50页 |
5.3.1 被试 | 第48-49页 |
5.3.2 实验设计 | 第49页 |
5.3.3 实验仪器 | 第49页 |
5.3.4 实验材料 | 第49页 |
5.3.5 实验程序 | 第49-50页 |
5.3.6 数据处理 | 第50页 |
5.4 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5.4.1 情绪诱导情况 | 第50页 |
5.4.2 维度卡片分类任务成绩 | 第50-53页 |
5.5 讨论 | 第53-54页 |
5.6 结论 | 第54-55页 |
第六章 任务难度调节积极情绪的动机强度和认知灵活性的关系 | 第55-67页 |
6.1 预实验 | 第55-57页 |
6.1.1 研究目的 | 第55页 |
6.1.2 研究假设 | 第55页 |
6.1.3 研究方法 | 第55-57页 |
6.1.3.1 被试 | 第55页 |
6.1.3.2 实验设计 | 第55页 |
6.1.3.3 实验仪器 | 第55-56页 |
6.1.3.4 实验材料 | 第56页 |
6.1.3.5 实验程序 | 第56页 |
6.1.3.6 数据处理 | 第56-57页 |
6.1.4 结果与分析 | 第57页 |
6.2 正式实验 | 第57-67页 |
6.2.1 研究目的 | 第57页 |
6.2.2 研究假设 | 第57页 |
6.2.3 研究方法 | 第57-59页 |
6.2.3.1 被试 | 第57-58页 |
6.2.3.2 实验设计 | 第58页 |
6.2.3.3 实验仪器 | 第58页 |
6.2.3.4 实验材料 | 第58页 |
6.2.3.5 实验程序 | 第58-59页 |
6.2.3.6 数据处理 | 第59页 |
6.2.4 结果 | 第59-64页 |
6.2.4.1 情绪诱导情况 | 第59-60页 |
6.2.4.2 DCCS任务成绩 | 第60-64页 |
6.2.5 讨论 | 第64-65页 |
6.2.6 结论 | 第65-67页 |
第七章 总讨论与结论 | 第67-72页 |
7.1 情绪刺激材料诱发的有效性 | 第67页 |
7.2 高、低趋近积极情绪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 | 第67-68页 |
7.3 任务难度调节高趋近积极情绪、中性情绪与认知灵活性的关系 | 第68-69页 |
7.4 研究结论 | 第69页 |
7.4.1 高趋近积极情绪降低认知灵活性,低趋近积极情绪增加认知灵活性 | 第69页 |
7.4.2 任务难度调节高趋近积极情绪与中性情绪下的认知灵活性 | 第69页 |
7.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69-70页 |
7.6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0-72页 |
7.6.1 情绪诱发方法方面 | 第70页 |
7.6.2 被试年龄方面 | 第70页 |
7.6.3 情绪影响认知灵活性的神经机制方面 | 第70-72页 |
附录1 | 第72-74页 |
附录2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个人简历 | 第86-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