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7-13页 |
一、洞穴内的世界 | 第13-17页 |
(一)囚徒的真理 | 第13-16页 |
(二)真理与意见间的矛盾 | 第16-17页 |
二、灵魂的转向 | 第17-20页 |
(一)灵魂转向的动机 | 第17-19页 |
(二)灵魂转向的必要性 | 第19页 |
(三)灵魂转向的艰难 | 第19-20页 |
三、洞穴外的世界 | 第20-27页 |
(一)理念 | 第21-22页 |
(二)理念产生事物的两种方式 | 第22-23页 |
(三)理念世界的建构 | 第23-26页 |
(四)洞内和洞外世界的统一 | 第26-27页 |
四、哲人回到洞穴 | 第27-32页 |
(一)政治哲学的完成——“哲人王” | 第27-32页 |
五、洞穴喻对后世的影响 | 第32-36页 |
(一)对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以实体与理念的关系为例 | 第32-33页 |
(二)对奥古斯丁哲学的影响——以“光照论”为例 | 第33-35页 |
(三)对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以“庙里的神”为例 | 第35-36页 |
结束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