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1 自我差异 | 第10-12页 |
1.1.1 自我差异的情绪效应 | 第11-12页 |
1.1.2 自我差异与情绪的相关研究 | 第12页 |
1.2 自恋 | 第12-16页 |
1.2.1 自恋相关理论 | 第13-14页 |
1.2.1.1 精神分析理论 | 第13页 |
1.2.1.2 自恋的客体理论 | 第13页 |
1.2.1.3 自恋的社会认知理论 | 第13-14页 |
1.2.1.4 自恋的社会学习理论 | 第14页 |
1.2.2 显性自恋和隐形自恋 | 第14-15页 |
1.2.3 自恋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2.问题提出 | 第16-18页 |
3 研究一:自我差异、自恋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研究 | 第18-29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3.2.1 被试 | 第18-19页 |
3.2.2 研究工具 | 第19页 |
3.2.3 施测程序 | 第19页 |
3.2.4 结果整理 | 第19-20页 |
3.3 研究结果 | 第20-28页 |
3.3.1 大学生自我差异、自恋与负性情绪的基本状况 | 第20-21页 |
3.3.2 自我差异与自恋及负性情绪的相关 | 第21-22页 |
3.3.3 自我差异、自恋和负性情绪在性别上的比较 | 第22-23页 |
3.3.4 自我差异、自恋和负性情绪在年级上的比较 | 第23-24页 |
3.3.5 自我差异、自恋与负性情绪的路径分析 | 第24-28页 |
3.4 讨论 | 第28页 |
3.5 小结 | 第28-29页 |
4 研究二:自我差异对负性情绪影响的团体干预实验研究 | 第29-34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4.2.1 团体干预理论依据 | 第29页 |
4.2.2 被试 | 第29页 |
4.2.3 研究工具 | 第29-30页 |
4.2.4 实验设计 | 第30页 |
4.2.5 干预流程 | 第30页 |
4.2.6 结果整理 | 第30-31页 |
4.3 研究结果 | 第31-33页 |
4.3.1 实验组干预前后对比 | 第31页 |
4.3.2 对照组干预前后对比 | 第31-32页 |
4.3.3 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后对比 | 第32-33页 |
4.4 讨论 | 第33页 |
4.5 小结 | 第33-34页 |
5 总讨论 | 第34-37页 |
5.1 自我差异的时间维度 | 第34页 |
5.2 自我差异的测量 | 第34-35页 |
5.3 大学生的自我差异、自恋、负性情绪的特点 | 第35页 |
5.4 自我差异、显性/隐形自恋与负性情绪三者之间的关系 | 第35-36页 |
5.5 团体干预对自我差异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 第36-37页 |
6 结论 | 第37-38页 |
7 研究展望和不足之处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附录 | 第43-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