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哲学、宗教
《春秋折衷论》辑释(上)
工作中的自我控制要求对情绪耗竭、退缩行为的影响研究
不道德经历与公我意识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
重要他人对自我—他人重叠的影响:因为重要还是因为亲密
心理距离和特质词效价对自发特质推理的影响
职业价值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求职行为的关系研究--以高职专科生为例
民族自我参照效应研究:行为和ERPs证据
冗余信息呈现方式对多媒体学习效果影响的研究
非结构式动力团体咨询对人际交往技能提升效果的质性研究
数量动态变化方向影响时间知觉的实验研究
空间位置数目对时间知觉的影响:行为与ERP证据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明末净土宗心性论研究
道教的太岁崇拜研究--以松峰山海云观为例
牟宗三多重维度的易学思想研究
弗洛姆自由观的探讨
一位老科学家人格的叙事研究--基于词汇分析的方法
平衡—公平的具身关系
身体运动对SNARC效应的影响
高中生网络自恋人格与人际吸引--基于QQ空间的研究
心理咨询中当事人期望的干预研究
生涯未决—人格和决策风格的影响机制
情绪智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创新过程涉入与创造性角色认同的作用
自己和他人的程序公平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他人取向的调节作用
武汉基督教控诉运动研究(1951-1955)
论当阳关公信仰的功能变迁
两晋时期占卜研究
明代湖北地区女孝研究
暴力电子游戏对大学生攻击性和情绪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班主任风格与10~11岁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
大学生嫉妒与应对方式的关系--自尊的调节作用
童年中期儿童的同伴乐观、社交自我知觉与同伴交往的关系研究
司法警官学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大学生焦虑障碍患者的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及焦虑水平的关系研究
宗密《原人论》原人思想研究
空海之生平事迹与密教思想兼及近代显密之争
传统主义天主教团体“庇护十世会”研究
应对策略在女性负面身体意象中的作用研究
自然资源平等与全球正义--斯戴纳全球平等主义思想研究
经济伦理学视角下的淘宝评价问题研究
广西就诊艾滋病儿童心理问题现况及个体化心理干预的研究
个体工作日睡眠时长与人际冲突的关系--基于自我损耗的中介效应
关于不同性质职业及其活动的创造性的大学生公众观
个体的创造力水平对创造性产品评价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
生理周期影响跨期决策和跨人际决策的实验研究
互动情境下自发说谎行为及性别差异的脑—脑机制
归纳推理及其与记忆关系的ERP研究
论自欺的道德责任—从梅勒的偏差信念论模型看
马基雅维里的公共德性观探析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生态道德建设研究
从决策理论的发展看归纳推理的合理性
上一页
[134]
[135]
[136]
[137]
[13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