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13页 |
1.1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2.1 乐观的概述 | 第13-17页 |
2.1.1 乐观的内涵 | 第13页 |
2.1.2 同伴乐观的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2.1.3 乐观的心理结构 | 第14-15页 |
2.1.4 乐观的测量 | 第15-17页 |
2.1.5 乐观的相关研究 | 第17页 |
2.2 社交自我知觉的概述 | 第17-18页 |
2.3 同伴关系的概述 | 第18-21页 |
2.3.1 同伴关系的概念 | 第18页 |
2.3.2 同伴关系的理论 | 第18-20页 |
2.3.3 同伴关系的测量 | 第20页 |
2.3.4 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2.4 同伴乐观、社交自我知觉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21-23页 |
2.4.1 同伴乐观与同伴关系的研究 | 第21-22页 |
2.4.2 同伴乐观、社交自我知觉与同伴关系的研究 | 第22-23页 |
2.5 对以往研究的评价与总结 | 第23-24页 |
3 同伴生活定向测验的修订 | 第24-29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24-25页 |
3.3 研究工具 | 第25页 |
3.4 研究过程 | 第25-26页 |
3.5 问卷的预测及结果分析 | 第26-27页 |
3.5.1 题目分析 | 第26-27页 |
3.5.2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27页 |
3.6 问卷的正式施测及结果分析 | 第27-28页 |
3.6.1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27-28页 |
3.6.2 信度分析 | 第28页 |
3.7 同伴生活定向测验中文修订版应用价值与简要评价 | 第28-29页 |
4 童年中期儿童同伴乐观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社交自我知觉的中介作用 | 第29-39页 |
4.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9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29-30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4.3.1 研究对象 | 第30页 |
4.3.2 研究工具 | 第30-31页 |
4.3.3 研究过程 | 第31-32页 |
4.4 研究结果 | 第32-39页 |
4.4.1 儿童同伴乐观、社交自我知觉与同伴关系的相关 | 第32页 |
4.4.2 儿童同伴乐观的性别差异 | 第32-33页 |
4.4.3 儿童同伴乐观的年级差异 | 第33页 |
4.4.4 儿童同伴关系的性别差异 | 第33页 |
4.4.5 儿童同伴关系的年级差异 | 第33-34页 |
4.4.6 社交自我知觉的中介作用检验 | 第34-39页 |
5 讨论 | 第39-43页 |
5.1 童年中期儿童同伴乐观、社交自我知觉与同伴关系的相关 | 第39页 |
5.2 童年中期儿童同伴乐观的性别和年级差异 | 第39-40页 |
5.3 童年中期儿童同伴关系的性别和年级差异 | 第40页 |
5.4 社交自我知觉的中介作用 | 第40-41页 |
5.5 本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41-43页 |
6 研究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附录 | 第49-55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科研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