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哲学、宗教
亚当·斯密税收原则的伦理思考
工程实践活动中公众的伦理责任研究
幽默干预对大学新生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中学生“中国梦”的心理结构及优化教育建议
大学生D型人格与心理压力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角色扮演与4岁儿童心理理论的相关研究
梅洛—庞蒂的视觉问题
论天妃信仰在琉球的传播和嬗变--兼与琉球姊妹神信仰比较
罗汝芳生命哲学研究
大卫·格里芬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想新探
结构化理论视域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当代批判”与再批判--吉登斯《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权力、财产与国家》之文本解读
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视角转换
老庄“道与技”思想及其当代文化意义
以智商、人格甄别潜在心理问题学生的研究
初中生心理控制源、学业自我效能感对考试焦虑的影响
焦虑状态下驾驶员视觉搜索的眼动研究
关于日本人镜信仰的研究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宗教学审视
清代江西书院与禅宗寺院教学比较研究--基于学规与清规的视野
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哲学研究
边沁功利主义视角下的生态伦理评述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面众恐惧的关系研究
成就动机与框架效应对职业决策的影响
1-4年级小学生对童话人物性别角色偏好状况的调查研究
初中三年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
不同弹性受心理虐待儿童的社会关系认知
成就目标定向对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完美主义倾向的中介作用
艺体特长生学习投入与自我概念的关系--回避动机的中介作用
青少年物质主义价值观、控制点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战争·苦难·救赎--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与中国的时兆文化(1912-1951)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研究
道德冷漠成因研究
声音情绪的跨文化识别研究--以汉语、藏语和维语为例
基于社区心理学理念的学校心理干预研究—团体辅导在高中生自我干预中的应用
藏族、汉族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对孝道认知影响的对比研究
大学生后悔倾向的结构与特点研究
中学生沉思特质与认知灵活性、情绪抑制能力的关系研究
双性化特征大学生面子压力源及应对方式--基于文化启动范式下的研究
高职生的自我妨碍及其个体影响因素研究
心理理论的认知神经基础--来自事件相关脑电位的证据
燕岩朴趾源实学思想研究
郭象《庄子注》、成玄英《庄子疏》对《庄子》阐释上的差异及其根源
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王夫之政治体制思想及其内在矛盾研究
论罗尔斯正当优先于善的两种形式
企业员工工作中心度对组织支持感与组织承诺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大学生自我关注在不同人际关系中的被洞悉错觉
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反事实思维及其与错误信念和抑制控制的关系
不同自尊类型者的解释偏向研究
经济状况对公正世界信念激活状态的影响
上一页
[106]
[107]
[108]
[109]
[1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