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佛教论文--佛教组织及寺院论文

清代江西书院与禅宗寺院教学比较研究--基于学规与清规的视野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目录第5-8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概念界定第8-9页
        1.1.1 书院第8页
        1.1.2 书院学规第8页
        1.1.3 禅宗第8-9页
        1.1.4 清规第9页
    1.2 研究缘起和目的第9页
    1.3 研究方法和意义第9-10页
    1.4 文献综述第10-13页
    1.5 清代江西书院学规与禅宗寺院清规概况第13-14页
第2章 清代江西书院学规与禅宗寺院清规中的教法第14-27页
    2.1 书院的教法第14-17页
        2.1.1 讲授法第14-15页
        2.1.2 奖励法第15页
        2.1.3 惩罚法第15页
        2.1.4 论辩法第15-16页
        2.1.5 监督法第16页
        2.1.6 实践法第16页
        2.1.7 读书指导法第16-17页
    2.2 寺院的教法第17-23页
        2.2.1 讲授法第17-18页
        2.2.2 棒喝法第18-19页
        2.2.3 参话头第19页
        2.2.4 讲小座第19-20页
        2.2.5 惩罚法第20页
        2.2.6 音乐法第20-21页
        2.2.7 实践法第21-22页
        2.2.8 集中强化法第22页
        2.2.9 动静结合法第22-23页
    2.3 书院与寺院教法的比较第23-27页
第3章 清代江西书院学规与禅宗寺院清规中的学法第27-35页
    3.1 书院的学法第27-29页
        3.1.1 自学法第27-28页
        3.1.2 请益法第28页
        3.1.3 读诵法第28页
        3.1.4 背诵法第28页
        3.1.5 复习法第28-29页
        3.1.6 相互促进法第29页
        3.1.7 循序渐进法第29页
    3.2 寺院的学法第29-32页
        3.2.1 自学法第29-30页
        3.2.2 预习法第30页
        3.2.3 请益法第30-31页
        3.2.4 读诵法第31-32页
        3.2.5 背诵法第32页
    3.3 书院与寺院学法的比较第32-35页
第4章 清代江西书院学规与禅宗寺院清规中的课程与管理第35-48页
    4.1 课程第35-42页
        4.1.1 书院显性课程第35-36页
        4.1.2 寺院显性课程第36-37页
        4.1.3 书院隐性课程第37-38页
        4.1.4 寺院隐性课程第38-39页
        4.1.5 书院与寺院课程的比较第39-42页
    4.2 管理第42-48页
        4.2.1 书院课堂管理第42-43页
        4.2.2 寺院课堂管理第43-44页
        4.2.3 书院课外管理第44页
        4.2.4 寺院课外管理第44-45页
        4.2.5 书院与寺院管理的比较第45-48页
第5章 清代江西书院学规与禅宗寺院清规教学同异的原因分析第48-54页
    5.1 书院和寺院教学相同的原因第48-51页
        5.1.1 政治原因第48-49页
        5.1.2 文化原因第49-50页
        5.1.3 环境原因第50-51页
    5.2 书院和寺院教学不同的原因第51-54页
        5.2.1 经济原因第51-52页
        5.2.2 思想原因第52-53页
        5.2.3 体制原因第53-54页
结语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60页
在读研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宗教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拉卜楞寺为例
下一篇: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宗教学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