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中学生“中国梦”的心理结构及优化教育建议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1-22页
    1.1 “中国梦”与朴素理论第11-22页
        1.1.1 “美国梦”文献综述第11-14页
        1.1.2 “中国梦”的文献综述第14-20页
        1.1.3 朴素理论第20-22页
第二部分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22-24页
    2.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第22-23页
    2.2 研究假设第23页
    2.3 研究思路第23-24页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一:中学生“中国梦”心理结构的访谈调查第24-32页
    3.1 研究目的第24页
    3.2 研究方法第24-25页
        3.2.1 被试第24页
        3.2.2 研究工具第24-25页
        3.2.3 研究过程第25页
    3.3 数据处理第25页
    3.4 中学生“中国梦”心理结构的访谈结果第25-29页
        3.4.1 中学生“中国梦”知晓途径第25-26页
        3.4.2 中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第26-28页
        3.4.3 中学生对“中国梦”的态度第28-29页
        3.4.4 中学生认为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意志品质第29页
    3.5 讨论第29-30页
    3.6 结论第30-32页
第四部分 实证研究二:中学生“中国梦”心理结构的问卷调查第32-47页
    4.1 研究目的第32页
    4.2 研究方法第32-33页
        4.2.1 被试第32页
        4.2.2 研究工具第32-33页
        4.2.3 数据处理第33页
    4.3 中学生“中国梦”心理结构量表的编制第33-35页
        4.3.1 问卷编制第33-34页
        4.3.2 中学生“中国梦”心理结构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第34-35页
    4.4 研究结果第35-38页
        4.4.1 中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态度第35-36页
        4.4.2 中学生对“中国梦”的情感态度第36-37页
        4.4.3 中学生对实现“中国梦”意志品质的重要性排序第37-38页
    4.5 中学生“中国梦”心理结构的特征第38-44页
        4.5.1 中学生“中国梦”认知态度的特征第38-39页
        4.5.2 中学生“中国梦”情感态度的特征第39-40页
        4.5.3 中学生意志品质重要性排序的特征第40-44页
    4.6 讨论第44-47页
        4.6.1 中学生对“中国梦”认知态度的分析第44-45页
        4.6.2 中学生对“中国梦”情感态度的分析第45页
        4.6.3 中学生对实现“中国梦”意志品质重要性排序的分析第45-46页
        4.6.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46-47页
第五部分 教育建议第47-50页
    5.1 中学生“中国梦”心理结构的优化教育建议第47-50页
        5.1.1 培养对“中国梦”的完整认知,让集体梦与个人梦同行第47页
        5.1.2 培养对“中国梦”的积极情感,消除对“中国梦”的误解第47-48页
        5.1.3 合理定位自我,努力追求“中国梦”第48页
        5.1.4 开展校园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中国梦”第48-50页
第六部分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附录第54-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D型人格与心理压力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幽默干预对大学新生幸福感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