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幽默干预对大学新生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引言第8-10页
    1.1 研究背景第8页
    1.2 研究目的第8-9页
    1.3 研究意义第9-10页
        1.3.1 理论意义第9页
        1.3.2 实践意义第9-10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0-22页
    2.1 幽默文献综述第10-15页
        2.1.1 幽默概念第10页
        2.1.2 幽默类型第10-11页
        2.1.3 幽默理论研究第11-13页
        2.1.4 幽默测量第13-14页
        2.1.5 幽默干预实验第14-15页
    2.2 幸福感文献综述第15-18页
        2.2.1 主观幸福感第15-16页
        2.2.2 心理幸福感第16-18页
    2.3 幽默对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综述第18-22页
        2.3.1 幽默对情绪幸福感的影响第18-20页
        2.3.2 幽默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第20-22页
第3章 研究设计第22-27页
    3.1 研究目的第22页
    3.2 研究假设第22页
    3.3 研究工具第22-24页
        3.3.1 大学生多层次幽默感等级量表第22-23页
        3.3.2 中国公民综合幸福问卷第23页
        3.3.3 满意度自评量表第23-24页
    3.4 研究对象第24-25页
    3.5 研究步骤第25页
    3.6 研究方法第25-27页
第4章 幽默干预方案的设计、实施与效果评估第27-42页
    4.1 八步幽默实验方案设计第27-30页
    4.2 幽默干预方案的实施第30-31页
    4.3 幽默干预方案的效果评估第31-39页
        4.3.1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结果比较第31-33页
            4.3.1.1 实验组和对照组幽默感前测结果比较第31-32页
            4.3.1.2 实验组和对照组幸福感前测结果比较第32页
            4.3.1.3 实验组和对照组主观幸福感前测结果比较第32-33页
        4.3.2 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结果比较第33-35页
            4.3.2.1 实验组和对照组幽默感后测结果比较第33-34页
            4.3.2.2 实验组和对照组幸福感后测结果比较第34-35页
        4.3.3 对照组前测、后测结果比较第35-37页
            4.3.3.1 对照组幽默感前、后测结果比较第35-36页
            4.3.3.2 对照组幸福感前、后测结果比较第36-37页
        4.3.4 实验组前测、后测结果比较第37-39页
            4.3.4.1 实验组幽默感前、后测结果比较第37页
            4.3.4.2 实验组幸福感前、后测结果比较第37-38页
            4.3.4.3 实验组主观幸福感前、后测结果比较第38-39页
    4.4 幽默干预效果分析第39-42页
        4.4.1 实验组学生满意度自评效果分析第39页
        4.4.2 领导者的观察记录第39-42页
第5章 讨论与分析第42-46页
    5.1 被试基本情况分析第42-43页
        5.1.1 实验组被试在实验后在人口变量学上的差异比较第42页
        5.1.2 被试流失情况说明第42-43页
    5.2 从幽默干预方案的内容来分析第43页
    5.3 对研究结果的分析第43-44页
        5.3.1 幸福感的结果分析第43-44页
        5.3.2 幽默感的结果分析第44页
    5.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44-45页
    5.5 本研究的局限之处第45-46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46-52页
    6.1 对干预实验方案的结论第46页
    6.2 对实验结果的结论第46-47页
        6.2.1 幸福感方面的结论第46页
        6.2.2 幽默感方面的结论第46-47页
    6.3 研究建议第47-48页
        6.3.1 学生方面第47-48页
        6.3.2 学校方面第48页
    6.4 展望未来第48-52页
        6.4.1 被试流失问题第48-49页
        6.4.2 实验结果推广问题第49页
        6.4.3 社会组与追踪测的问题第49页
        6.4.4 总结与展望第49-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附录第58-64页
    附录1 大学新生幽默课程招募广告第58-59页
    附录2 幽默干预课程手册第59-60页
    附录3 综合幸福感问卷+大学生多层次幽默感量表第60-63页
    附录4 满意度自评问卷第63-6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生“中国梦”的心理结构及优化教育建议
下一篇:工程实践活动中公众的伦理责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