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该选题的研究意义和创新性 | 第10-12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1.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2 创新性 | 第11页 |
1.3 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3.1 1—4年级小学生 | 第11页 |
1.3.2 童话 | 第11-12页 |
1.3.3 性别角色 | 第12页 |
1.3.4 性别角色发展 | 第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2.1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2.2 性别角色的理论研究 | 第13-17页 |
2.2.1 精神分析理论 | 第13-14页 |
2.2.1.1 弗洛伊德的理论 | 第13-14页 |
2.2.1.2 艾里克森的理论 | 第14页 |
2.2.1.3 霍妮的心理学理论 | 第14页 |
2.2.2 社会学理论 | 第14-15页 |
2.2.2.1 群体社会化理论 | 第14-15页 |
2.2.2.2 社会学习理论 | 第15页 |
2.2.3 认知发展理论 | 第15-16页 |
2.2.3.1 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 | 第15页 |
2.2.3.2 性别图式理论 | 第15-16页 |
2.2.4 贝姆的双性化理论 | 第16页 |
2.2.5 性别脚本理论 | 第16页 |
2.2.6 生物学解释 | 第16-17页 |
2.3 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2.3.1 生物学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2.3.1.1 荷尔蒙的影响 | 第17页 |
2.3.1.2 大脑的影响 | 第17-18页 |
2.3.1.3 认知发展的影响 | 第18页 |
2.3.2 社会因素的影响 | 第18-19页 |
2.3.2.1 父母的影响 | 第18页 |
2.3.2.2 教育的影响 | 第18-19页 |
2.3.2.3 同伴的影响 | 第19页 |
2.3.2.4 社会学习的影响 | 第19页 |
2.3.2.5 大众媒介的影响 | 第19页 |
2.4 性别角色发展的研究趋势 | 第19-20页 |
2.5 童话的研究概况 | 第20页 |
2.6 童话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 | 第20页 |
3. 研究过程 | 第20-24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0-21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3.2.1 文献法 | 第21页 |
3.2.2 访谈法 | 第21-22页 |
3.2.3 问卷法 | 第22页 |
3.3 实验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 第22-23页 |
3.4 调查研究程序 | 第23-24页 |
3.4.1 初期访谈 | 第23页 |
3.4.2 预调查研究 | 第23页 |
3.4.3 正式调查研究 | 第23-24页 |
4. 调查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第24-30页 |
4.1 1—4年级小学生对童话作品的偏好状况的统计分析 | 第24-25页 |
4.2 1—4年级小学生喜欢的童话及平时模仿的童话的统计分析 | 第25-28页 |
4.3 1—4年级小学生最喜爱童话中的男主人公 | 第28-29页 |
4.4 1—4 年级小学生最喜爱的童话女主人公 | 第29-30页 |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36页 |
5.1 1—4年级小学生性别认知情况 | 第30-31页 |
5.2 1—4年级小学生性别角色偏好状况 | 第31页 |
5.3 1—4年级小学生性别角色偏爱状况在积极评价与消极评价维度上的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5.4 1—4年级小学生性别角色偏爱状况在外在品质与内在品质维度上的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6. 讨论 | 第36-40页 |
6.1 1—4年级小学生性别认知情况 | 第36-37页 |
6.2 1—4年级小学生性别角色偏爱的特点 | 第37-38页 |
6.3 童话人物的性别角色对1-4年级小学生性别角色偏好的影响 | 第38-39页 |
6.4 1—4年级小学生性别角色偏好状况倾向于积极评价 | 第39页 |
6.5 1—4年级小学生性别角色偏好状况倾向于外在品质 | 第39-40页 |
7. 结论 | 第40页 |
8 建议 | 第40-44页 |
8.1 对1—4年级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建议 | 第40-41页 |
8.1.1 改变传统的性别角色观 | 第40-41页 |
8.1.2 儿童阶段增强男性的影响 | 第41页 |
8.1.3 选择儿童教材和读物时要慎重 | 第41页 |
8.1.4 打破儿童游戏中性别角色界限 | 第41页 |
8.1.5 关注学校软硬件设施的建设 | 第41页 |
8.2 对1—4年级小学生家长的建议 | 第41-42页 |
8.2.1 利用好性别教育的关键期 | 第42页 |
8.2.2 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 | 第42页 |
8.2.3 培养儿童性别角色意识 | 第42页 |
8.2.4 重视父亲 | 第42页 |
8.3 对童话作者的建议 | 第42-44页 |
8.3.1 童话作品表现正确的性别角色意识 | 第43页 |
8.3.2 尊重、公平对待两性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一:实验材料------童话人物形象的选择 | 第46-47页 |
附录二:实验材料------图片 | 第47-52页 |
附录三:1---4年级小学生性别角色认同特点测试题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