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各种防治方法
--
生物防治
抗疫霉放线菌株的分离筛选与抗菌活性成分的初步研究
沼泽红假单胞菌PSB06抗植物病毒蛋白Rhp-PSP的基因克隆与原核表达
辣椒溶杆菌X2-3筛选鉴定及其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海藻酸钠寡糖在植物生防中的活性
植物逆境相关转录因子CBF1对绿色木霉的转化及工程菌研究
钩状木霉抑菌作用的比较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
华北农田系统中捕食性瓢虫的生境搜索行为
球孢白僵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发育激活蛋白及其转录因子的的功能解析
六种稻田蜘蛛优势种的越冬生态及其体内消化酶的活性比较
水稻挥发物对二化螟及稻田寄生蜂的引诱效果研究
一株球毛壳内生真菌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三株根结线虫生防真菌田间动态研究
寡孢节丛孢GPCR(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相关基因的功能初步研究
土壤抑菌化合物抑制寡孢节丛孢孢子萌发的蛋白组初步研究
食线虫真菌Pochonia chlamydosporia菌株退化机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蜡样芽孢杆菌蛋白质量控制系统ClpX/Hsp100家族组分的生理功能分析
胡瓜钝绥螨与海氏桨角蚜小蜂对烟粉虱联合控害及集团互作研究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淡紫拟青霉突变体的鉴定及其酶活分析
羊毛硫细菌素SUBTILOMYCIN促进枯草芽胞杆菌定植于植物
苏云金芽胞杆菌作用秀丽隐杆线虫肠道细胞上皮连接的研究
基于代谢组分析的盾壳霉寄生植物病原菌核盘菌初步机理探究
侧孢短芽孢杆菌B8抗菌蛋白作用机理及chiA基因活性结构域研究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SN19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与抑菌活性研究
一株抗黄萎病的番茄内生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七星瓢虫滞育的代谢适应及脂代谢的转录组学机理研究
链霉菌SN-194的筛选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禾谷镰刀菌病毒FgHV2/JS16和FgMTV1/SX64的功能鉴定
温度和寄主对松毛虫赤眼蜂虫体大小及FoxO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嗜线虫致病杆菌YL001抑菌活性成分研究
少孢节丛孢中5个生物合成基因与真菌形态和次生代谢产物组学关联的初步探究
伯氏致病杆菌SN52菌株次生代谢产物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 W7菌株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生防潜力研究
棉盲蝽抗药性监测及白僵菌和绿僵菌对其的毒杀作用
寄主取食型寄生蜂异角亨姬小蜂的控害潜力评价
大姜根际及内生益生菌的分离筛选与应用研究
单丛茶树内生拮抗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食线虫真菌圆锥掘氏梅里霉进化与侵染机制的组学分析
多功能木霉的筛选、鉴定及农杆菌介导康氏木霉转化的研究
防治西花蓟马的球孢白僵菌液固双相发酵条件优化
紫外线辐射及品系间竞争对感染Wolbachia松毛虫赤眼蜂的影响
两株木霉菌应答铜胁迫的转录组变化分析
茧蜂病毒、Hemichannel和细胞凋亡间的相互关系
三种真菌线虫捕食性的表观遗传学基础研究和SCGB1A1基因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研究
少孢节丛孢中7个生物合成基因对真菌表型、捕食及次级代谢影响的初步探究
蝗绿僵菌β-tubulin和MaPpt1基因功能研究
吖啶橙标记及其对赤眼蜂的影响
莱氏野村菌Nrssk1与Nrpbs2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莱氏野村菌NrPalI和NrPacC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莱氏野村菌NrCccA和NrCccB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专性内寄生食线虫真菌圆锥掘氏梅里霉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