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多功能木霉的筛选、鉴定及农杆菌介导康氏木霉转化的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符号及缩略语的说明第11-12页
引言第12-13页
第一章 木霉菌的研究进展第13-29页
    1 木霉的分类地位、分布及作用第13页
    2 国内外木霉属的研究概况第13-23页
        2.1 解磷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2.2 解钾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2.3 木霉在生防方面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2.3.1 竞争作用第17页
            2.3.2 重寄生作用第17-18页
            2.3.3 抗生作用第18页
        2.4 木霉对植物促长作用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2.5 木霉降解农药的研究进展第19-23页
    参考文献第23-29页
第二章 农杆菌介导的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第29-39页
    1 ATMT的转化机理第29-30页
    2 ATMT法转化特点第30-31页
        2.1 转化受体的多样性第30-31页
        2.2 转化效率高第31页
        2.3 较高的单拷贝插入第31页
        2.4 转化子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第31页
    3 影响农杆菌介导的丝状真菌遗传转化效率的因素第31-33页
        3.1 根癌农杆菌菌株类型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32页
        3.2 乙酰丁香酮(AS)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32页
        3.3 菌体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32-33页
        3.4 共培养环境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33页
    4 ATMT法在木霉转化中的应用第33-35页
    参考文献第35-39页
第三章 土壤中多功能木霉的筛选第39-49页
    1 材料与仪器第39-40页
        1.1 供试菌种第39页
        1.2 培养基、试剂及主要仪器第39-40页
    2 实验方法第40-41页
        2.1 解难溶性无机磷能力的测定第40页
        2.2 解难溶性钾能力的测定第40页
        2.3 拮抗作用测定第40-41页
        2.4 促进植物生长能力的测定第41页
        2.5 降解农药效果的测定第4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1-45页
        3.1 木霉的解磷、解钾作用第41-43页
            3.1.1 磷标准曲线的绘制第41-42页
            3.1.2 木霉解磷、解钾能力的测定第42-43页
        3.2 拮抗作用第43-44页
        3.3 促进植物生长作用第44-45页
        3.4 降解农药能力的测定第45页
    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第四章 多功能木霉的分类、鉴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第49-59页
    1 材料与仪器第49-50页
        1.1 供试菌种、试剂和仪器第49页
        1.2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49-50页
        1.3 培养基的配制第50页
        1.4 引物第50页
    2 实验方法第50-52页
        2.1 木霉的形态学观察第50页
        2.2 木霉的培养及菌体收集第50页
        2.3 木霉基因组DNA的提取第50-51页
        2.4 PCR扩增木霉基因组第51-52页
            2.4.1 PCR反应体系第51页
            2.4.2 PCR反应条件第51-52页
        2.5 T-A克隆转化和阳性重组子的鉴定及验证第52页
        2.6 目的基因的序列测定第52页
        2.7 系统发育学分析第5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2-57页
        3.1 形态学观察结果第52-54页
        3.2 木霉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第54-57页
            3.2.1 ITS序列鉴定结果第54-55页
            3.2.2 18S rDNA序列鉴定结果第55-57页
    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59页
第五章 农杆菌介导的康氏木霉转化系统的优化及转化子的研究第59-81页
    1 材料与仪器第60-63页
        1.1 菌株和质粒第60页
        1.2 供试培养基第60-62页
        1.3 引物和主要试剂第62页
        1.4 实验菌株保存方法第62-63页
            1.4.1 EHA105的保存第62页
            1.4.2 康氏木霉菌种的保存第62-63页
            1.4.3 康氏木霉T-DNA插入突变子的保存第63页
    2 实验方法第63-66页
        2.1 康氏木霉对潮霉素B浓度梯度敏感性试验第63页
        2.2 农杆菌对头孢霉素浓度梯度敏感性试验第63页
        2.3 农杆菌EHA105的活化和诱导培养第63页
        2.4 康氏木霉T-400分生孢子的培养第63-64页
        2.5 农杆菌的冻融法转化第64页
        2.6 农杆菌对康氏木霉的转化及转化条件的优化第64-65页
            2.6.1 农杆菌对康氏木霉的转化第64页
            2.6.2 农杆菌对康氏木霉转化条件的优化第64-65页
        2.7 假定转化子的遗传稳定性分析第65页
        2.8 木霉菌丝体的培养和收集第65页
        2.9 木霉基因组DNA的提取第65页
        2.10 假定转化子的T-DNA插入的PCR检测第65-66页
            2.10.1 PCR反应体系第65-66页
            2.10.2 PCR反应条件第66页
        2.11 假定转化子的解磷能力研究第6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66-77页
        3.1 康氏木霉对潮霉素B浓度梯度敏感性试验第66-67页
        3.2 农杆菌对头孢霉素浓度梯度敏感性试验第67-68页
        3.3 农杆菌中pCAMBIA1300质粒的提取和PCR第68-69页
        3.4 农杆菌介导的康氏木霉转的研究第69-75页
            3.4.1 利用农杆菌进行康氏木霉的转化第69-70页
            3.4.2 农杆菌介导的康氏木霉转化体系的优化第70-74页
            3.4.3 农杆菌介导的康氏木霉转化体系的确立和转化子的获得第74-75页
        3.5 假定转化子的T-DNA插入的PCR检测第75-76页
        3.6 木霉转化子解磷能力的研究第76-77页
    4 本章小结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全文总结第81-83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83-85页
附录 论文中的序列第85-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已接收的学术论文第93-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opW蛋白诱导植物防御Xanthomonas euvesicatoria早期侵染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耕地细碎化治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