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9页 |
1.1 疫霉菌和疫病的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1.1 疫霉菌的分类地位 | 第11-12页 |
1.1.2 疫霉菌的多样性 | 第12-13页 |
1.1.3 疫病的症状 | 第13-14页 |
1.1.4 疫病现有防治措施 | 第14-15页 |
1.2 放线菌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2.1 放线菌的分类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2 放线菌在生物防治植物病害中的拮抗机制 | 第16-17页 |
1.2.3 放线菌生防应用及其问题 | 第17-18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放线菌的土壤分离筛选与拮抗菌株L24种类鉴定 | 第19-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7页 |
1.1 土壤放线菌分离筛选 | 第19-22页 |
1.2 放线菌株的鉴定 | 第22-27页 |
2 实验结果 | 第27-35页 |
2.1 土壤放线菌分离筛选结果 | 第27-31页 |
2.2 放线菌株的鉴定结果 | 第31-35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5-37页 |
3.1 土壤放线菌分离筛选 | 第35页 |
3.2 放线菌株的鉴定 | 第35-37页 |
第三章 L24菌株摇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及拮抗活性成分基础研究 | 第37-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41页 |
1.1 L24菌株摇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37-40页 |
1.2 L24菌株拮抗活性成分基础研究 | 第40-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7页 |
2.1 L24菌株摇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41-45页 |
2.1.1 碳源,氮源对菌株L24产生活性物质的影响 | 第41-42页 |
2.1.2 碳氮比对菌株L24产生活性物质的影响 | 第42-43页 |
2.1.3 工业生产中发酵时间对菌株L24产生活性物质的影响 | 第43页 |
2.1.4 菌株L24代谢产物稳定性测定结果 | 第43-45页 |
2.2 L24菌株拮抗活性成分前期研究 | 第45-47页 |
2.2.1 发酵液萃取剂的选择 | 第45-47页 |
2.2.2 放线菌株L24的拮抗活性物质所产位置 | 第47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7-49页 |
3.1 L24菌株摇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47-48页 |
3.2 L24菌株拮抗活性成分前期研究 | 第48-49页 |
第四章 L24菌株抗菌物质防治黄瓜疫霉病的生物学测试及作用机理初步研究 | 第49-5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1.1 材料 | 第49-50页 |
1.2 方法 | 第50-51页 |
1.2.1 菌株L24拮抗活性物质的生物学测试 | 第50-51页 |
1.2.2 活性物质处理的黄瓜疫霉病菌菌丝的制备 | 第51页 |
1.2.3 光学显微镜下活性物质对黄瓜疫霉病菌菌丝作用的形态观察 | 第5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4页 |
2.1 菌株L24拮抗活性物质的生物学测试 | 第51-53页 |
2.2 光学显微镜下活性物质对疫霉病菌菌丝作用的形态观察 | 第53-54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创新点与展望 | 第55-58页 |
1 全文总结 | 第55-56页 |
2 创新点 | 第56页 |
3 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