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蝗绿僵菌β-tubulin和MaPpt1基因功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缩略词第10-11页
1 绪论第11-21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昆虫病原真菌致病机制的研究第11-19页
    1.3 昆虫病原真菌和植物病原真菌致病过程和机制的比较第19-21页
2 蝗绿僵菌 β-tubulin基因功能研究第21-43页
    2.1 研究背景第21-22页
    2.2 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2页
        2.2.1 研究的内容第22页
        2.2.2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2页
    2.3 实验材料第22-23页
        2.3.1 主要仪器设备第22-23页
        2.3.2 主要试剂和培养基第23页
    2.4 实验方法第23-30页
        2.4.1 菌株和培养条件第23-24页
        2.4.2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4页
        2.4.3 真菌基因组DNA和RNA提取第24-26页
        2.4.4 荧光染色及观察第26页
        2.4.5 Southern blotting第26页
        2.4.6 载体构建及转化子的获得第26-28页
        2.4.7 孢子和虫菌体的计数第28页
        2.4.8 产孢量的测定第28页
        2.4.9 毒力测试第28-29页
        2.4.10 PCR扩增程序和条件第29-30页
        2.4.11 数据处理第30页
    2.5 结果分析第30-39页
        2.5.1 蝗绿僵菌 β-tubulin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0-32页
        2.5.2 蝗绿僵菌 β-tubulin基因敲除和回复转化子的验证第32-33页
        2.5.3 蝗绿僵菌 β-tubulin基因对菌落形态和菌丝形态的影响第33-34页
        2.5.4 蝗绿僵菌 β-tubulin基因对毒力的影响第34-35页
        2.5.5 蝗绿僵菌 β-tubulin基因对产孢的影响第35-36页
        2.5.6 蝗绿僵菌 β-tubulin基因对附着胞的影响第36-38页
        2.5.7 蝗绿僵菌 β-tubulin基因对细胞核的影响第38-39页
    2.6 讨论第39-43页
3 蝗绿僵菌MaPpt1基因功能的研究第43-73页
    3.1 研究背景第43-45页
    3.2 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第45页
        3.2.1 研究的内容第45页
        3.2.2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45页
    3.3 实验材料第45-46页
        3.3.1 主要仪器设备第45页
        3.3.2 主要试剂和培养基第45-46页
    3.4 实验方法第46-51页
        3.4.1 菌株和培养条件第46页
        3.4.2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6页
        3.4.3 真菌基因组DNA和RNA提取第46页
        3.4.4 荧光染色及观察第46-47页
        3.4.5 Southern blotting第47页
        3.4.6 载体构建及转化子的获得第47页
        3.4.7 孢子和虫菌体的计数第47页
        3.4.8 产孢量的测定第47页
        3.4.9 毒力测试第47页
        3.4.10 RNA的提取和定量分析第47-49页
        3.4.11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第49-50页
        3.4.12 数据处理第50-51页
    3.5 结果分析第51-69页
        3.5.0 蝗绿僵菌MaPpt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1-52页
        3.5.1 蝗绿僵菌MaPpt1基因的敲除和回复菌株的构建第52-53页
        3.5.2 蝗绿僵菌MaPpt1对菌落表型的影响第53页
        3.5.3 蝗绿僵菌MaPpt1对产孢量的影响第53-55页
        3.5.4 蝗绿僵菌MaPpt1对紫外逆境耐受性的影响第55-56页
        3.5.5 蝗绿僵菌MaPpt1对湿热耐受性的影响和表达模式第56-57页
        3.5.6 不同时间的孢子中MaPpt1对紫外和湿热耐受性的影响第57-58页
        3.5.7 蝗绿僵菌MaPpt1在不同培养基上对产孢的影响第58-59页
        3.5.8 蝗绿僵菌MaPpt1对毒力的影响第59页
        3.5.9 蝗绿僵菌MaPpt1调控的信号途径材料的选择及RNA质量评估第59-61页
        3.5.10 蝗绿僵菌MaPpt1基因的敲除改变了产孢的信号途径第61-62页
        3.5.11 蛋白质组学分析MaPpt1在产孢和UV抗性中的作用机制第62-63页
        3.5.12 MaPpt1调控的基因网络第63-69页
    3.6 讨论第69-73页
4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致谢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97页
附录第97-106页
    A. qRT-PCR数字表达谱验证结果第97-100页
    B. 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第100-102页
    C. 蛋白质组学质谱图第102-104页
    D. 图 3.13 A、B、D和E的高分辨率图第104-106页
    E.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成果第106页
    F.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课题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石墨烯与狭缝波导的相位调制器研究
下一篇:面向物联网应用的低功耗SoC平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