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薯类作物病虫害
转cry3A和GNA基因提高马铃薯抗虫性的研究
立枯丝核菌对马铃薯的侵染过程及致病机理研究
马铃薯茎溃疡病病原菌及其毒素的致病机理研究
山西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室内抑菌效果研究
粘细菌菌株E10和E12抗马铃薯晚疫病菌活性成分的作用机理及其初步分离
致病疫霉对放线菌Sy11抑菌作用的诱导
不同木薯品种(系)对朱砂叶螨的抗性研究
基于气象条件的我国马铃薯晚疫病区域短期预报模型的建立及其验证
致病疫霉PiGK5基因功能的研究及α1性激素诱导下致病疫霉有性生殖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
内蒙古中部地区粘细菌分离及其抑制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活性和成分研究
呼和浩特周边地区马铃薯病毒病的田间调查及分子鉴定
马铃薯瓢虫取食选择性与触角和下颚须感受器的研究
马铃薯致病疫霉的生殖方式、遗传变异及倍性水平变化研究
三种生物制剂对马铃薯两种主要土传病害防治及土壤微生物和肥力影响的研究
硅酸钠提高马铃薯对黑痣病抗性及其生理生化抗病机制
向日葵和马铃薯大丽轮枝菌的遗传多样性、致病力分化以及交互侵染的研究
马铃薯黑痣病和枯萎病病菌拮抗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紫苏醛对甘薯采后黑斑病的防治及其病原真菌的作用机制
感染SPVD甘薯幼苗叶片在不同温度下的脂质代谢规律研究
芽孢杆菌BU108的抗菌性质分析及其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
马铃薯晚疫病菌RxLR效应蛋白相关基因功能鉴定及抗病资源筛选
致病疫霉拮抗菌WL2及其脂肽的防病促生作用研究
马铃薯候选寄主因子基因StTOM1-A、StTOM1-B和StTOM3的克隆和功能鉴定
马铃薯晚疫病短期预报模型的研究与实现
马铃薯品种对枯萎病病原菌抗性的研究
黑龙江省马铃薯干腐病主要致病菌互作机制的研究
小G蛋白StRac在马铃薯抗晚疫病过程中的功能研究
西北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环境信息采集与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及其有性生殖特点
马铃薯黑痣病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与集成
GeXP多重技术在检测马铃薯病毒中的应用
向日葵花盘秸秆提取物对马铃薯早疫病干腐病防治特性研究
抗病性鉴定圃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山东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多样性及主要致病类型研究
马铃薯疮痂病病斑处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氟吗啉与氰霜唑不同混配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联合毒力测定及田间应用研究
致病疫霉菌侵染马铃薯叶片早期的转录组分析
呼和浩特地区粘细菌的分离鉴定及抗马铃薯晚疫病菌活性物质的分析
我国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多样性及主要致病类型分析
西北地区马铃薯主栽品种的抗晚疫病性评价及致病疫霉菌候选核心RXLR效应基因的鉴定
内蒙古部分地区马铃薯疮痂病原菌的调查及其生防复合菌的研究
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多样性及主要致病类型研究
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YTB1407在马铃薯上的定殖和增强晚疫病致病性分析
马铃薯甲虫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功能研究及其RNAi效应初探
北方四省致病疫霉致病型及拮抗菌复合发酵抑菌作用的研究
致病疫霉拮抗菌混合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发酵液性质的初步研究
放线菌A5295诱导马铃薯抗晚疫病中可溶性蛋白的初步研究
放线菌NB-8发酵条件优化及抑菌机理的研究
湖北西南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组成分布与抗药性分析
诱导马铃薯抗晚疫病复配激发子筛选模型的初步研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