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薯类作物病虫害论文--马铃薯(土豆)病虫害论文

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多样性及主要致病类型研究

中文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1 前言第10-22页
    1.1 马铃薯发展现状第10页
    1.2 内蒙古区域优势第10页
    1.3 疮痂病病变的形成第10-11页
    1.4 致病性链霉菌第11-18页
        1.4.1 链霉菌的一般特征第11页
        1.4.2 链霉菌的分布和形态学研究第11-13页
        1.4.3 链霉菌的生命周期第13页
        1.4.4 链霉菌属的次级代谢第13-14页
        1.4.5 链霉菌属对植物的致病性第14页
        1.4.6 由毒力因子引起的疮痂病第14-17页
        1.4.7 疾病严重程度与接种水平之间的关系第17页
        1.4.8 病原菌株鉴定第17-18页
    1.5 马铃薯疮痂病的管理第18-21页
        1.5.1 块茎周皮与感染期第18-19页
        1.5.2 疮痂病发病条件第19页
        1.5.3 田间管理技术第19-21页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1-2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2-31页
    2.1 试验材料第22-24页
        2.1.1 马铃薯样品第22页
        2.1.2 试验菌株第22页
        2.1.3 培养基第22-23页
        2.1.4 酶与试剂第23页
        2.1.5 主要仪器设备第23-24页
        2.1.6 主要引物序列第24页
    2.2 链霉菌的致病性验证第24-27页
        2.2.1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与保藏第24-25页
        2.2.2 萝卜幼苗法第25页
        2.2.3 小薯片法第25页
        2.2.4 盆栽试验验证第25-26页
        2.2.5 链霉菌DNA的提取及致病基因的检测第26-27页
    2.3 病原链霉菌的系统鉴定第27-31页
        2.3.1 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第27-28页
        2.3.2 病原链霉菌的生理生化测定第28-30页
        2.3.3 病原链霉菌的分子鉴定第30-3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1-42页
    3.1 链霉菌的分离及地区间致病菌分布情况第31-32页
    3.2 链霉菌的致病性验证第32-36页
        3.2.1 萝卜幼苗法第32-33页
        3.2.2 小薯片法第33-34页
        3.2.3 盆栽试验第34-36页
    3.3 病原菌的系统鉴定第36-42页
        3.3.1 病原菌的形态学鉴定第36-38页
        3.3.2 病原菌的生理生化特征第38-39页
        3.3.3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39-42页
4 讨论第42-47页
5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62页
附录第62-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灵芝多糖拌种诱导小麦对纹枯病的抗性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下一篇:烟草野火病菌与角斑病菌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