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薯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甘薯病虫害论文

紫苏醛对甘薯采后黑斑病的防治及其病原真菌的作用机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2-20页
    1.1 甘薯块根的采后研究第12-13页
    1.2 甘薯黑斑病菌的研究第13-14页
    1.3 植物挥发油及其抗菌活性第14-15页
    1.4 紫苏醛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1.4.1 紫苏醛的概述第15页
        1.4.2 紫苏醛的药用价值第15-16页
        1.4.3 紫苏醛的抗菌活性第16页
    1.5 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1.5.1 细胞凋亡的概述第16-17页
        1.5.2 ROS、Ca~(2+)以及线粒体在细胞调亡中的作用第17-18页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页
    1.7 技术路线图第18-20页
2 紫苏醛对C.fimbriata的抑制作用及对薯块品质的影响第20-32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1-22页
        2.1.1 试剂第21页
        2.1.2 仪器第21页
        2.1.3 供试材料与菌株第21-22页
    2.2 实验方法第22-25页
        2.2.1 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第22页
        2.2.2 菌株的活化第22-23页
        2.2.3 甘薯的熏蒸处理和贮藏第23页
        2.2.4 紫苏醛熏蒸对甘薯体外菌丝生长的影响第23页
        2.2.5 紫苏醛熏蒸对甘薯体内病变直径的检测第23-24页
        2.2.6 紫苏醛熏蒸对甘薯失重率的影响第24页
        2.2.7 紫苏醛熏蒸对甘薯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第24页
        2.2.8 紫苏醛熏蒸对甘薯Vc含量的影响第24-25页
        2.2.9 统计学分析第25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5-29页
        2.3.1 紫苏醛熏蒸对甘薯菌丝生长的影响第25-26页
        2.3.2 紫苏醛熏蒸对甘薯病变直径的影响第26-27页
        2.3.3 紫苏醛熏蒸对甘薯失重率的影响第27-28页
        2.3.4 紫苏醛熏蒸对甘薯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第28-29页
        2.3.5 紫苏醛熏蒸对甘薯Vc含量的影响第29页
    2.4 讨论第29-32页
3 紫苏醛对C.fimbriata侵染后甘薯的酶活影响第32-4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2-34页
        3.1.1 试剂第32-33页
        3.1.2 仪器第33-34页
        3.1.3 供试材料与菌株第34页
    3.2 实验方法第34-40页
        3.2.1 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第34-36页
        3.2.2 菌株的活化第36页
        3.2.3 甘薯的熏蒸处理和贮藏第36-37页
        3.2.4 紫苏醛熏蒸对甘薯中SOD酶的影响第37页
        3.2.5 紫苏醛熏蒸对甘薯中CAT酶的影响第37-38页
        3.2.6 紫苏醛熏蒸对甘薯中APX酶的影响第38页
        3.2.7 紫苏醛熏蒸对甘薯中POD酶的影响第38-39页
        3.2.8 紫苏醛熏蒸对甘薯中PAL酶的影响第39页
        3.2.9 紫苏醛熏蒸对甘薯中PPO酶的影响第39页
        3.2.10 统计学分析第39-40页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0-45页
        3.3.1 紫苏醛熏蒸对甘薯中SOD酶的影响第40页
        3.3.2 紫苏醛熏蒸对甘薯中CAT酶的影响第40-41页
        3.3.3 紫苏醛熏蒸对甘薯中APX酶的影响第41-42页
        3.3.4 紫苏醛熏蒸对甘薯中POD酶的影响第42-43页
        3.3.5 紫苏醛熏蒸对甘薯中PAL酶的影响第43-44页
        3.3.6 紫苏醛熏蒸对甘薯中PPO酶的影响第44-45页
    3.4 讨论第45-48页
4 紫苏醛对C.fimbriata的抑菌作用以及对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影响第48-62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8-49页
        4.1.1 试剂第48-49页
        4.1.2 仪器第49页
        4.1.3 供试材料与菌株第49页
    4.2 实验方法第49-53页
        4.2.1 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第49-50页
        4.2.2 菌株的活化第50页
        4.2.3 紫苏醛对C.fimbriata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第50-51页
        4.2.4 紫苏醛直接接触对C.fimbriata菌丝生长的影响第51页
        4.2.5 紫苏醛对C.fimbriata孢子萌发的影响第51-52页
        4.2.6 紫苏醛对C.fimbriata细胞壁几丁质的影响第52页
        4.2.7 紫苏醛对C.fimbriata细胞膜损伤的影响第52页
        4.2.8 紫苏醛对C.fimbriata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影响第52-53页
        4.2.9 线粒体中总脱氢酶活性检测第53页
        4.2.10 统计学分析第53页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3-59页
        4.3.1 紫苏醛对C.fimbriata的最低抑菌浓度第53-54页
        4.3.2 紫苏醛直接接触对C.fimbriata菌丝生长的影响第54页
        4.3.3 紫苏醛对C.fimbriata孢子萌发的影响第54-55页
        4.3.4 紫苏醛对C.fimbriata细胞壁的影响第55-57页
        4.3.5 紫苏醛对C.fimbriata细胞膜损伤的影响第57-58页
        4.3.6 紫苏醛对C.fimbriata细胞膜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第58页
        4.3.7 线粒体中总脱氢酶活性检测第58-59页
    4.4 讨论第59-62页
5 紫苏醛诱导C.fimbriata细胞凋亡机理研究第62-80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62-64页
        5.1.1 试剂第62-63页
        5.1.2 仪器第63页
        5.1.3 供试材料与菌株第63-64页
    5.2 实验方法第64-69页
        5.2.1 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第64-65页
        5.2.2 菌株的活化第65页
        5.2.3 紫苏醛对C.fimbriata细胞质与线粒体Ca~(2+)的影响第65-66页
        5.2.4 紫苏醛对C.fimbriata细胞内ROS的影响第66页
        5.2.5 紫苏醛对C.fimbriataMMP的影响第66-67页
        5.2.6 紫苏醛对C.fimbriataCytc释放的影响第67页
        5.2.7 紫苏醛对C.fimbriatametacaspase活性的影响第67-68页
        5.2.8 紫苏醛对C.fimbriataDNA断裂与染色体凝集的影响第68页
        5.2.9 紫苏醛对C.fimbriataPS外翻的影响第68-69页
        5.2.10 统计学分析第69页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9-77页
        5.3.1 紫苏醛对C.fimbriata细胞质与线粒体Ca~(2+)的影响第69-71页
        5.3.2 紫苏醛对C.fimbriata细胞内ROS的影响第71-72页
        5.3.3 紫苏醛对C.fimbriataMMP的影响第72页
        5.3.4 紫苏醛对C.fimbriataCytc释放的影响第72-73页
        5.3.5 紫苏醛对C.fimbriatametacaspase活性的影响第73-75页
        5.3.6 紫苏醛对C.fimbriataDNA断裂与染色体凝集的影响第75-76页
        5.3.7 紫苏醛对C.fimbriataPS外翻的影响第76-77页
    5.4 讨论第77-80页
6 总结与展望第80-82页
    6.1 主要研究结果第80页
    6.2 创新性第80-81页
    6.3 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92页
致谢第92-94页
作者简历第94-96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市朝阳区三甲中医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的患者体验研究
下一篇:交直流混联系统广域直流阻尼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