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硅酸钠提高马铃薯对黑痣病抗性及其生理生化抗病机制
向日葵小核盘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力分化以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向日葵和马铃薯大丽轮枝菌的遗传多样性、致病力分化以及交互侵染的研究
内蒙古地区春油菜抗黄宽条跳甲叶片形态学和挥发物研究
马铃薯黑痣病和枯萎病病菌拮抗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基于向日葵锈菌转录组数据的SNP位点挖掘及效应因子的筛选
鞘脂类及其代谢酶在褐飞虱发育与生殖中的功能
引起玉米茎腐病的镰孢菌的分离鉴定与多样性分析
不同苜蓿品种对豌豆蚜消化吸收的影响
大螟对不同品种水稻的适应性及其机制
尿素和缩二脲对玉米毒害的生理特性差异研究
剑麻几种病原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枸杞棉蚜趋光特性研究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群体感应调控的致病相关基因鉴定与功能分析
紫苏醛对甘薯采后黑斑病的防治及其病原真菌的作用机制
新疆新源县小麦和异果小檗条锈菌的遗传相关性研究
感染SPVD甘薯幼苗叶片在不同温度下的脂质代谢规律研究
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麦二叉蚜对杀虫剂的抗性机制
甜菜丛根病抗性差异性状及蛋白组学研究
GhMAPK和GhMAPKK在棉花应答链格孢抗性中的作用
芽孢杆菌BU108的抗菌性质分析及其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
马铃薯晚疫病菌RxLR效应蛋白相关基因功能鉴定及抗病资源筛选
与玉米弯孢叶斑病抗性相关的miRNA筛选与鉴定
大豆疫霉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psCdc2及其与勃利霉素相互作用研究
四川人工牧草主推区牧草病害及饲用玉米大斑病和褐斑病致病机理研究
基于机器学习的水稻病害识别算法的研究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致瘤机制及瘤在病毒侵染循环过程中的功能
致病疫霉拮抗菌WL2及其脂肽的防病促生作用研究
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根腐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不同烟草品种(系)抗PVY病鉴定及综合性评价
小麦赤霉菌FGSG07235基因的敲除及功能研究
小麦赤霉菌FGSG11341基因敲除及功能研究
微生物接种剂对油菜和西葫芦病害防治及其促生作用研究
多源遥感数据的小麦病害预测监测研究
贵州白术根腐病病原鉴定及防治研究
假盘菌诱导下紫花苜蓿不同株系的转录组测序与抗病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研究
狼尾草有害生物的调查及杂草综合防治研究
茶尺蠖取食不同品种茶树的生理效应及其肠道真菌的研究
甘肃省枸杞炭疽病的病原学、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组蛋白H3甲基化模式在稻瘟病菌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分析
东北地区苜蓿病害调查及苜蓿茎点霉叶斑病的研究
脱落酸在水稻抗褐飞虱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
种衣剂对玉米的安全性及其对田间主要病虫害的影响评价
大豆抗病毒基因NL(G12g132200)的筛选鉴定及功能分析
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诱导油菜ERF019转录因子的表达分析与功能鉴定
大豆抗病毒基因GmNH23的功能域分析及其SMV效应蛋白的鉴定
利用转基因RNAi技术沉默稻纵卷叶螟海藻糖酶基因
大豆根腐病复合型生物种衣剂的研究
烟草赤星病致病力分化及拮抗菌拮抗机制初步探究
具有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活性的药物小分子与水稻体内防御基因及PR-1a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