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白术根腐病病原鉴定及防治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写词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 白术主要病虫害 | 第11-12页 |
2 白术根腐病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1 白术根腐病危害症状 | 第12页 |
2.2 白术根腐病病原菌 | 第12页 |
2.3 病原菌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3 根腐病的防治研究 | 第13-18页 |
3.1 根腐病生物防治 | 第14-16页 |
3.1.1 真菌 | 第14-15页 |
3.1.2 放线菌 | 第15页 |
3.1.3 植物源杀菌剂 | 第15页 |
3.1.4 细菌 | 第15-16页 |
3.2 根腐病化学防治 | 第16-17页 |
3.3 根腐病农业防治 | 第17-18页 |
4 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白术根腐病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 第19-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1.1 病株的采集 | 第19页 |
1.2 病原菌的分离及保存 | 第19页 |
1.3 病原菌的致病性检测 | 第19-21页 |
1.4 病原菌的鉴定 | 第21-22页 |
1.4.1 病原菌的形态学鉴定 | 第21页 |
1.4.2 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1-22页 |
1.4.2.1 病原菌DNA的提取 | 第21-22页 |
1.4.2.2 引物 | 第22页 |
1.4.2.3 PCR扩增与测序 | 第22页 |
1.4.2.4 数据分析 | 第2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7页 |
2.1 病原菌的种类及分离频率 | 第22-23页 |
2.2 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 | 第23-25页 |
2.3 白术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 第25-27页 |
2.3.1 形态学鉴定 | 第25-27页 |
2.3.2 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7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27-30页 |
第三章 白术根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30-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1.1 供试菌株 | 第30页 |
1.2 不同培养基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 第30-31页 |
1.3 温度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 第31页 |
1.4 光照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 第31页 |
1.5 pH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 第31页 |
1.6 碳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 第31页 |
1.7 氮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 第31-32页 |
1.8 病原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 | 第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8页 |
2.1 不同培养基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 第32-33页 |
2.2 温度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 第33-34页 |
2.3 光照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 第34-35页 |
2.4 pH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 第35页 |
2.5 碳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 第35-36页 |
2.6 氮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 第36-37页 |
2.7 病原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 | 第37-38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白术根腐病的防治研究 | 第39-54页 |
第一节 白术根腐病药剂防治 | 第39-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1.1 材料 | 第39页 |
1.1.1 供试菌株 | 第39页 |
1.1.2 供试药剂 | 第39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39-41页 |
1.2.1 药剂配制 | 第39-40页 |
1.2.2 含药培养基的配制 | 第40页 |
1.2.3 毒力测定方法 | 第40-41页 |
1.2.4 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 第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5页 |
2.1 6 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41-43页 |
2.2 6 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毒力测定 | 第43-44页 |
2.3 田间药剂防治 | 第44-45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45-47页 |
第二节 白术根腐病的农业防治 | 第47-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1.1 材料 | 第47页 |
1.1.1 供试套种作物 | 第47页 |
1.1.2 供试肥料 | 第47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47-49页 |
1.2.1 间套作防治根腐病 | 第47-48页 |
1.2.1.1 作物间套作组合与小区设置 | 第47-48页 |
1.2.1.2 间套种方式及田间管理 | 第48页 |
1.2.1.3 调查与记载 | 第48页 |
1.2.2 不同施肥防治白术根腐病 | 第48-49页 |
1.2.2.1 试验设计 | 第48-49页 |
1.2.2.2 调查统计 | 第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2页 |
2.1 玉米与白术间套作根腐病发病情况 | 第49-50页 |
2.2 大豆与白术间套作根腐病发病情况 | 第50页 |
2.3 大蒜与白术间套作根腐病发病情况 | 第50-51页 |
2.4 施肥对出苗生长的影响 | 第51页 |
2.5 施肥对根腐病的防效 | 第51-52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52-54页 |
3.1 不同间套作 | 第52-53页 |
3.2 不同施肥 | 第53-54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
附图 | 第62-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