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2页 |
1.1 棉花早衰 | 第12-13页 |
1.1.1 棉花早衰的发生与危害 | 第12页 |
1.1.2 棉花早衰的分类 | 第12页 |
1.1.3 棉花早衰的成因 | 第12-13页 |
1.2 棉花轮纹斑病 | 第13-14页 |
1.2.1 棉花轮纹斑病的危害及症状表现 | 第13-14页 |
1.2.2 棉花轮纹斑病的病原菌 | 第14页 |
1.3 棉花轮纹斑病的发生导致棉花早衰 | 第14页 |
1.4 MAPK级联途径 | 第14-18页 |
1.4.1 MAPK级联信号通路的组成 | 第15-16页 |
1.4.2 MAPK级联途径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调控 | 第16-17页 |
1.4.3 MAPK级联途径参与植物的防御反应和逆境响应过程 | 第17-18页 |
1.5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技术 | 第18-21页 |
1.5.1 VIGS技术的作用机理 | 第18-19页 |
1.5.2 VIGS病毒载体 | 第19-20页 |
1.5.3 VIGS技术的优点与局限性 | 第20页 |
1.5.4 VIGS技术的应用 | 第20-21页 |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1-22页 |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陆地棉MAPK和MAPKK家族基因的筛选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2-26页 |
2.1 试验方法 | 第22页 |
2.1.1 陆地棉MAPK和MAPKK家族基因的筛选及信息收集 | 第22页 |
2.1.2 陆地棉MAPK和MAPKK家族基因的多序列比对 | 第22页 |
2.1.3 陆地棉MAPK和MAPKK家族基因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第22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6页 |
2.2.1 陆地棉MAPK和MAPKK的多序列比对结果 | 第22-24页 |
2.2.2 陆地棉MAPK和MAPKK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 第24-26页 |
第三章 陆地棉MAPK和MAPKK家族基因在棉花抗链格孢中的作用 | 第26-46页 |
3.1 材料与设备 | 第26-27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3.1.2 载体和菌株 | 第26页 |
3.1.3 供试培养基 | 第26页 |
3.1.4 仪器设备 | 第26-27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7-35页 |
3.2.1 棉花叶片总RNA的提取 | 第27页 |
3.2.2 RNA纯化 | 第27页 |
3.2.3 CDNA合成 | 第27页 |
3.2.4 克隆目的片段 | 第27-31页 |
3.2.5 目的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及转化 | 第31页 |
3.2.6 VIGS沉默载体的构建 | 第31-32页 |
3.2.7 VIGS载体转化农杆菌 | 第32-33页 |
3.2.8 农杆菌侵染的VIGS接种方法 | 第33页 |
3.2.9 qRT-PCR检测目的基因的沉默效率 | 第33-35页 |
3.2.10 目的基因沉默植株抗病性检测 | 第35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5-46页 |
3.3.1 VIGS载体的构建 | 第35-40页 |
3.3.2 沉默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CLA1和CHLI验证VIGS体系 | 第40页 |
3.3.3 qRT-PCR检测目的基因的沉默效率 | 第40-41页 |
3.3.4 目的基因沉默棉株对链格孢菌的抗性变化 | 第41-42页 |
3.3.5 正调控GhMAPK和GhMAPKK中各同源基因对棉花抗链格孢的作用 | 第42-46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