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饲料作物、牧草病虫害论文

四川人工牧草主推区牧草病害及饲用玉米大斑病和褐斑病致病机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2-29页
    1.1 人工草地资源第14-16页
        1.1.1 人工草地的重要性第14页
        1.1.2 人工草地的功能第14-15页
        1.1.3 人工草地的所面临的困境第15页
        1.1.4 人工草地病害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 四川人工牧草主推地区基本概况第16-18页
        1.2.1 地理位置第16-17页
        1.2.2 主推区气候状况第17页
        1.2.3 主推区植被类型第17页
        1.2.4 四川人工牧草病害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 饲用玉米大斑病和褐斑病概述第18-22页
        1.3.1 饲用玉米大斑病和褐斑病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1.3.2 饲用玉米大斑病和褐斑病病害症状第19-20页
        1.3.3 饲用玉米大斑病和褐斑病发生条件第20-21页
        1.3.4 饲用玉米大斑病和褐斑病防治技术第21-22页
    1.4 饲用玉米大斑病和褐斑病病原概述第22-26页
        1.4.1 病原菌分类地位第22-23页
        1.4.2 病原菌形态第23-24页
        1.4.3 病原菌生物学特征第24-25页
        1.4.4 病原菌侵染循环第25-26页
        1.4.5 饲用玉米大斑病和褐斑病发病程度的分级标准第26页
    1.5 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26-28页
        1.5.1 研究目的意义第26-27页
        1.5.2 研究内容第27页
        1.5.3 技术路线第27-28页
    1.6 创新点第28-29页
2 四川主推牧草区牧草病害调查第29-49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9-32页
        2.1.1 调查时间和区域第29-31页
        2.1.2 试剂与仪器第31页
        2.1.3 调查方法第31-32页
        2.1.4 牧草植物体病原菌分离方法第32页
    2.2 调查结果与分析第32-47页
        2.2.1 主推牧草病害种类第32-40页
        2.2.2 非主推牧草病害种类第40-47页
    2.3 讨论第47-48页
    2.4 小结第48-49页
3 饲用玉米大斑病、褐斑病病原菌毒素粗提液生物活性测定及组分分析第49-6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9-53页
        3.1.1 试验材料第49页
        3.1.2 试剂与仪器第49页
        3.1.3 试验方法第49-52页
        3.1.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52-53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53-59页
        3.2.1 饲用玉米大斑病、褐斑病病原菌毒素粗提液的生物活性测定第53-57页
        3.2.2 饲用玉米大斑病、褐斑病病原菌毒素粗提液组分测定第57-59页
    3.3 讨论第59-60页
    3.4 小结第60-61页
4 饲用玉米大斑病、褐斑病病原菌毒素粗提液的致病性测定第61-74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1-63页
        4.1.1 试验材料第61页
        4.1.2 试剂与仪器第61-62页
        4.1.3 试验方法第62-63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63-73页
        4.2.1 饲用玉米大斑病、褐斑病病原菌毒素粗提液对饲用玉米胚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第63-66页
        4.2.2 饲用玉米大斑病、褐斑病病原菌毒素粗提液对饲用玉米胚根MDA含量的影响第66-70页
        4.2.3 饲用玉米大斑病、褐斑病病原菌毒素粗提液侵染饲用玉米叶片后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70-73页
    4.3 讨论第73页
    4.4 小结第73-74页
5 饲用玉米大斑病、褐斑病病原菌毒素粗提液对饲用玉米胚根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第74-95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74-77页
        5.1.1 试验材料第74页
        5.1.2 试剂与仪器第74-75页
        5.1.3 试验方法第75-77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77-93页
        5.2.1 饲用玉米大斑病、褐斑病病原菌毒素粗提液对饲用玉米胚根SOD活性的影响第77-80页
        5.2.2 饲用玉米大斑病和褐斑病病原菌毒素粗提液对饲用玉米胚根POD活性的影响第80-84页
        5.2.3 饲用玉米大斑病和褐斑病病原菌毒素粗提液对饲用玉米胚根PPO活性的影响第84-87页
        5.2.4 饲用玉米大斑病和褐斑病病原菌毒素粗提液对饲用玉米胚根PAL活性的影响第87-90页
        5.2.5 饲用玉米大斑病和褐斑病病原菌毒素粗提液对饲用玉米胚根CAT活性的影响第90-93页
    5.3 讨论第93-94页
    5.4 小结第94-95页
致谢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序批式好氧发酵一体化反应器设计与试验研究
下一篇:大豆疫霉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psCdc2及其与勃利霉素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