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当代文学(1949年~)
龙应台风波个案研究
家族文化视域中的白先勇研究
神话复兴的创作机制及价值重建--“重述神话”项目中国卷研究
告别叛逆,消解焦虑—魏微小说“成长”书写研究
网络作家Priest研究
媒体批评研究--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媒体批评为论述中心
命运的书写与生命的诠释--史铁生作品的存在主义思想研究
信仰与救赎—史铁生思想研究
《今天》(1978-1980):从作品意象到主体形象
当代陕西文学的浪漫主义美学性问题研究--以高建群、红柯的小说为例
传播视角下的安妮宝贝作品研究
直探作家的诗心与文心--胡河清的作家评论研究
“寻根”与“临时建筑”--从当代文学的两个截面说起
新时期以来文学形式批评研究
终极价值之思—史铁生与北村的比较研究
作为“现象”的《故事会》--新故事叙事特点与《故事会》传播模型探析
张炜研究综论
“人文精神大讨论”背景下的文学批评论述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网络声誉机制形成研究--以网络作家为例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众化”的反思
新工人文学的符号性
不确定性与青年文化--以《萌芽》杂志(1999~2009)为中心
网络文学副文本初探--以大陆网络小说副文本为例
影视化发展对我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影响
90年代以来“红色经典热”现象研究
史铁生文学创作的生命哲学
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现状与建设途径研究
2010年以来中国“非虚构写作”研究
鲁南作家群研究
碰撞·沟通·融合--新媒体文化与当代文学生态的嬗变
“张承志文学”批评研究
论蔡皋的“新民间”图画书
电台广播与当代文学生产(1977-2000)--以“小说连播”类节目为中心的考察
《解放军文艺》杂志营销策略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监狱叙事话语的嬗变
第一代仡佬族作家研究
在线文学商业模式的转型
泛娱乐环境下我国网络文学IP的运营模式
汪曾祺作品中的文化趣味
《人民文学》“非虚构”作品研究
《新疆日报》(汉文版)文艺评论研究(1949-1966)
文史的建构与汉民族文化的传承--新疆奇台县当代汉语文学活动研究
晋江文学城发展战略研究
新世纪中国非虚构文学研究--以《人民文学》和《收获》为例
新时期文学起源之一隅--以《汾水》为中心的考察
乡土的失落与现代性焦虑--新世纪乡土文学的“乡愁”叙事
汪曾祺“晚期风格”文学作品与书画的相互阐释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敦煌叙事与想象
从智性的游戏到女性意识的探寻--论徐坤的小说
轻舞飞扬为哪端--论网络文学的文本特质与自由精神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