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当代文学(1949年~)
蒙古语网络文学批评研究
新世纪十年文学批评研究(2000-2009)
文学出版与新世纪文学生态研究
中国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
新写实批评:争议与多元的批评话语
端智嘉文学思想研究
史料里的文学表情--王树增战争小说的“非虚构”书写
《当代》的现实主义品格构建
论跨媒介叙事在网络文学IP中的应用
网络文学中的准社会交往研究--以“起点中文网”为例
行进中的自我寻找—戴厚英论
新时期初“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研究(1978-1984)
浩然与当代文学的政治化写作
1976前后文学异同研究(1971-1979)
基于“编码解码”理论的网络文学IP古装电视剧热播成因研究
文学网站作者成长体制研究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状况的实证研究
20世纪90年代青春文学现象研究
新时期喀什汉语文学创作研究
不老的上海:台湾作家笔下的新上海书写
“文”“史”之辨--中国当代文学史书写中被遮蔽的历史现场
新时期以来文革叙事中的“口号”研究
人文精神大讨论与90年代的思想分化
汪曾祺创作的“小品化”研究
20世纪50年代徐复观思想的形成与转进
新时期以来中国学者“身份认同”研究述评
网络文学,是文学的新声,还是挽歌
民族国家的冲突场域--论十七年文学的批评嬗变
基于情感消费视角的网络文学IP产业链延展研究
新世纪70后女性写作中的日常化叙事研究
想象与表征:当今中国(2008-)大众文化中的“西方性”
跨界写作的坚守与超越--刘恒电影文学研究
媒介文化视域中的文学经典论争--近40年来国内文学经典论争史
泛娱乐背景下M公司的网络文学IP价值的评估和开发研究
媒介化时代文学生产批判
媒介变迁与当代文学转型
“政治”与“文学”的合体—20世纪50-70年代冰心著译论
一个知识分子智慧和良心的见证--论杨绛的文学创作
当代华人文学中的身份焦虑问题研究
电视主持人出书现象论
过渡时期的《人民文学》(1976-1979)与“新时期文学”
大众热读与阐释相对停滞--中国大陆三毛接受史研究
论读者参与对网络文学出版的影响
对贾平凹文学的再批评
廖一梅的女性观研究
《当代文坛》对当代文学史的建构
论邓拓的“士大夫”精神及其文学呈现
论李娟作品中的“风景”书写
小说与散文的会通--以汪曾祺小说为例
林佩芬、叶广芩创作比较论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