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页 |
| 绪论 | 第6-14页 |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6页 |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6-12页 |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新疆日报》文艺评论的概况 | 第14-49页 |
| 第一节 《新疆日报》文艺评论发展的不同阶段 | 第15-36页 |
| 一、《新疆日报》文艺评论的新阶段(1949——1956) | 第15-19页 |
| 二、《新疆日报》文艺评论的成长期(1956——1966) | 第19-36页 |
| 第二节 《新疆日报》文艺评论的几种类型 | 第36-42页 |
| 一、现实性评论 | 第36页 |
| 二、情感性评论 | 第36-37页 |
| 三、理论性评论 | 第37页 |
| 四、介绍性评论 | 第37-42页 |
| 第三节 《新疆日报》文艺评论的特点 | 第42-49页 |
| 一、即时性 | 第42-43页 |
| 二、互动性 | 第43-44页 |
| 三、普及性 | 第44-45页 |
| 四、多样性 | 第45-49页 |
| 第二章 《新疆日报》文艺评论对地方性知识及文化身份的建构 | 第49-64页 |
| 第一节 语境:社会环境与文化政策的主导 | 第49-54页 |
| 一、文化政策 | 第49-52页 |
| 二、社会环境 | 第52-54页 |
| 第二节 传播:媒介与语言的塑造 | 第54-58页 |
| 一、媒介、传播者与受众 | 第54-56页 |
| 二、语言、传播模式 | 第56-58页 |
| 第三节 建构:主导文化、地方知识共同作用下的区域文化身份 | 第58-64页 |
| 一、主导文化的传播 | 第59-60页 |
| 二、地方知识的推介 | 第60-61页 |
| 三、区域文化身份的建构 | 第61-64页 |
| 第三章《新疆日报》文艺评论版面的社会意义 | 第64-71页 |
| 第一节 对新疆区域文化身份建构的功用 | 第64-66页 |
| 一、主导文化与地方知识传播的有力工具 | 第64-65页 |
| 二、塑造地区文化身份的重要方式 | 第65-66页 |
| 第二节 对提升新疆文化自信的功用 | 第66-67页 |
| 第三节 对新疆报刊文艺评论的几点建议 | 第67-71页 |
| 一、传播主导文化,重视文艺评论功用 | 第68-69页 |
| 二、立足新疆文艺,建构新疆文化身份 | 第69-70页 |
| 三、刷新传播途径,增强新疆文化自信 | 第70-71页 |
| 结语 | 第71-73页 |
| 注释 | 第73-74页 |
| 附录:《新疆日报》(汉文版)文艺评论研究(1949——1960)篇目总表 | 第74-120页 |
| 1949 年(10 月—12 月) | 第74页 |
| 1950 年 | 第74-77页 |
| 1951 年 | 第77-79页 |
| 1952 年 | 第79-81页 |
| 1953 年 | 第81-83页 |
| 1954 年 | 第83-85页 |
| 1955 年 | 第85-87页 |
| 1956 年 | 第87-89页 |
| 1957 年 | 第89-92页 |
| 1958 年 | 第92-94页 |
| 1959 年 | 第94-98页 |
| 1960 年 | 第98-101页 |
| 1961 年 | 第101-102页 |
| 1962 年 | 第102-105页 |
| 1963 年 | 第105-107页 |
| 1964 年 | 第107-114页 |
| 1965 年 | 第114-116页 |
| 1966 年 | 第116-1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0-124页 |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124-125页 |
| 致谢 | 第125-126页 |